脆性断裂相场模型的自适应一致性无单元Galerkin方法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20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和结构的脆性断裂广泛存在于土木、机械、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中,其发生具有突然性,无明显的先兆变形,严重威胁着工程结构和工业装备的安全运行。对脆性断裂作深入研究对于揭示裂纹产生、扩展和融合等复杂断裂现象的力学机制乃至防止结构断裂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脆性断裂分析以经典的Griffith理论为基础,数值模拟需要特别处理裂纹处的位移间断和裂尖的应力奇异性,导致多裂纹和三维裂纹的数值模拟十分繁复。而且,经典的Griffith裂纹模型多用于裂纹扩展,无法直接处理裂纹的萌生、融合等,需引入额外的判据。然而,研究和确定合适的断裂判据也绝非易事。相场模型是研究裂纹的另一途径,它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的脆性断裂的变分原理。该方法引入一个相场函数将裂纹模型化为未破坏和完全破坏材料之间的连续过渡,从而将裂纹的间断问题转化为相场函数的连续分布问题,在数值模拟中无需追踪和处理裂纹的间断,有效简化了多裂纹和三维裂纹模拟的数值实现。而且,相场模型也无需引入额外的断裂准则即可方便地模拟裂纹萌生、扩展和融合等复杂断裂现象。然而,为准确捕捉断裂区域内相场的高梯度变化,空间离散通常需要使用非常密的计算网格,导致了难以承受的计算量和过低的计算效率,尤其对于三维断裂的计算分析。针对该问题,本文采用能够精确通过线性和二次分片试验的一致性无单元Galerkin方法数值求解断裂相场模型,研究和建立随裂纹扩展自动在裂纹附近进行局部节点加密的自适应算法,有效减少空间离散所需的节点数目,提高断裂相场模型的计算效率。本文的具体工作简述如下:首先,针对局部高梯度问题的数值求解,本文建立了一致性无单元Galerkin方法的自适应算法。一致性无单元Galerkin方法通过导数修正技术有效改善了标准无单元Galerkin方法的计算效率、精度和收敛性。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进一步充分利用了无单元法的节点形函数不依赖于网格单元的优点,通过背景积分网格的局部多层细化加密计算节点,针对过渡背景积分单元构造满足一致性条件的积分格式,并基于应变能密度梯度触发节点的局部加密,建立了一致性无单元Galerkin方法的自适应算法。线弹性算例的数值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自动加密应力高梯度区域的计算节点,形成合理的节点分布。与标准无单元Galerkin方法的自适应分析相比,所发展的方法在计算效率、精度和应力场光滑性等方面均展现出显著优势,为后续有效处理断裂相场模型中的局部高梯度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自适应算法的建立及其数值验证将在本文第四章中给出。随后,针对裂纹萌生、扩展和融合等问题的数值模拟和分析,本文提出了脆性断裂相场模型的自适应一致性无单元Galerkin方法。本文采用基于应变谱分解的断裂相场模型描述裂纹的力学行为,采用一致性无单元Galerkin方法数值求解相场和力场方程。在相场模型中,应变能历程驱动着相场变量的演化,针对这一特点,本文建立了基于最大残余应变能历程和相场变量的自适应准则,并由该准则确定需要加密节点的局部区域,从而实现了脆性断裂问题的自适应分析。本文采用该方法有效模拟了裂纹萌生、扩展和融合过程,尤其是成功模拟了三维裂纹的非平面扩展(如裂纹面的扭转),显著减少了所需节点数目和求解规模,提高了计算效率。而且,与线性有限元方法和标准的无单元Galerkin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本文第五章将具体阐述断裂相场模型的自适应一致性无单元Galerkin方法及其数值验证。最后,本文在所提出的断裂相场模型的自适应一致性无单元Galerkin方法中进一步考虑了材料参数的梯度分布,发展了功能梯度材料断裂分析的无单元Galerkin方法。与均匀材料相比,功能梯度材料由于其材料参数的梯度分布导致了更加复杂的应力场,准确的裂纹模拟变得更为困难。考虑到移动最小二乘近似所具有的高光滑性以及一致性积分格式均有助于应力场的高精度求解,本文采用一致性无单元Galerkin方法求解功能梯度材料问题,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有效性。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进一步引入了功能梯度材料的断裂相场模型,同样采用一致性无单元Galerkin方法对其进行数值求解,并建立了相应的自适应准则,实现了功能梯度材料二维和三维裂纹扩展的自适应分析。数值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准确地反映材料参数的梯度分布对裂纹路径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裂纹扩展受控于应变能历程和临界能量释放率的断裂机制。本文第六章将详细讨论功能梯度材料断裂相场模型的无单元分析方法及数值结果。为了论文的完整性,本文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介绍了脆性断裂相场模型和Galerkin型无网格法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第七章为结论与展望,附录介绍了本文方法的计算机程序设计。
其他文献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Cp/Al)是以铝或铝合金为基体,以碳化硅脆硬颗粒为增强相的一种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低密度和优越的热学性能,在航空航天、电子通讯、汽车等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高强度增强相SiC颗粒的加入使得SiCp/Al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变的极为困难,并会加速刀具磨损,降低工件加工精度,严重限制了该材料的广泛应用。其中,在SiCp/Al复合材料切削过程
量子热力学是量子力学和经典热力学的交叉学科,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量子热力学不仅可以在量子层面上检验宏观热力学定律,而且也可以指导设计具有特殊功能的量子热器件。本文主要以低维量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开放量子系统理论,线性算符微扰论和全计数统计方法,研究系统稳态时的热流及热涨落,从而设计具有不同功能的量子热器件。本论文由以下六章组成:第一章,首先简单回顾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史,然后介绍了量子热力学
钛合金/不锈钢复合构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减重和低成本等优点,实现二者的可靠连接可以发挥两种材料的综合性能优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钛和钢的物理化学性能差异较大,导致钛/钢焊接接头内易生成脆性金属间化合物并产生较大残余应力,真空钎焊是解决以上难题的有效方法。钛/钢真空钎焊存在钎料设计理论不完善、接头强度低、钎料合金组元与接头微观组织及性能关系不清楚以及界面反应机理不明晰等问题。本文以TC4钛合金/
碳纳米材料具有促进植物生物质量增加和调节基因表达上调、进而刺激植物生长方面的能力。植物生长过程中,钾是主要的必需元素之一,影响喜钾植物的产量和品质。纳米碳可促进喜钾植物生长,并提高植物中钾含量,但缺乏深入的机制探讨。因此,本论文通过研究纳米碳促进BY-2细胞钾吸收机制及对细胞造成的氧化应激效应,从而为利用纳米碳刺激植物生长提供理论依据,为农业增产提供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利用电解石墨法制备
许多天然与人造材料具有粘弹性性质,粘弹性材料相关的力学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工程应用价值。由于时间相关的本构关系,加之复杂的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粘弹性问题的解析求解十分困难,研究并发展行之有效的数值方法十分必要,也是一个颇值得探讨的理论课题。本文基于比例边界元法(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简称 SBFEM)开展了确定性/不确定性粘弹性正/反问题的数
结构优化设计作为一种有效的结构/材料设计工具,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包括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工业装备中,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结构优化设计可以分为尺寸优化、形状优化和拓扑优化,其中拓扑优化是结构优化设计的核心,它能够帮助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在概念设计阶段就提出新颖高效的设计方案,决定了装备结构的最终拓扑、形状和性能。面对传统拓扑优化方法中,设计变量数过多、结构的几何约束难以直接施加、所得结构的几何信
含能材料,也称高能量密度材料,是炸药、发射药和推进剂等的总称。含能材料受到外界作用时,会持续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并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不仅被广泛应用在矿石开采、土建工程等国民经济领域,更重要是在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因此,含能材料的基础研究对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生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论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分别研究了不同色散修正方法对典型含能材料的适用性;RDX、PETN和HMX的高
高阶张量在信号处理、数据挖掘、神经科学、计算机视觉等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从高阶张量中提取出有用信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科研任务.张量分解、张量低秩逼近则是完成这项任务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新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与已有定义不同的张量特征值、张量分解、张量秩一逼近方法.并对一类特殊结构张量—M张量的H特征值求解作出了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矩阵特征值在矩阵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张
级联弧等离子体具有高密度、高粒子通量和稳态运行等特点,在薄膜沉积、材料表面改性、纳米材料合成和磁约束核聚变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需要对级联弧等离子体的相关物理参数进行精确地诊断研究。作为最基本的两个等离子体参数,电子密度(ne)和电子温度(Te)极大地影响着级联弧等离子体中的其他参数和局域热力学平衡(Local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LTE)状态。所以对级联弧
锥约束优化问题是指约束映射属于某个闭凸锥时的优化问题.这类问题在金融、统计、机器学习及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往往在求解实际问题时很难得到精确解,因此研究锥约束优化问题的稳定性分析理论是有必要的,其在数值计算方法的收敛性分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主要研究非线性半定规划问题、二阶锥约束优化问题和C2-锥简约问题这三类锥约束优化问题的稳定性分析.本论文所阐述的主要研究结果可概括如下:1.第三章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