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在过去的二十年间,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CDI)比率和严重程度显著上升。在美国,艰难梭菌的地位已经超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目前国内虽无高毒力菌株引起的暴发流行报道,但在广东、北京等地,已从临床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曾在欧美国家引起多次暴发流行的高毒力菌株(North American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type 1/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ibotype 27,NAP1/RT027)。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具有终身复发倾向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我国近十多年来IB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慢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因。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IBD是艰难梭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艰难梭菌感染可以使IBD患者预后不良,死亡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等。目的本研究旨在进行IBD患者艰难梭菌感染情况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探讨IBD患者发生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3年8月至2018年12月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腹泻患者的资料,将其中确诊为炎症性肠病的患者与非炎症性肠病患者按照年龄和性别配对。对腹泻送检标本进行艰难梭菌检测,若培养鉴定为阳性菌株,则提取核酸,测定毒素基因tcdA、tcdB、cdtA和cdtB。同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检测完成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最后,收集患者信息,logistic回归分析IBD患者发生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中,IBD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率远高于非IBD患者(24.6%vs.9.0%),以社区获得性感染为主,分子流行病学以ST54型为主。IBD患者初诊后第一年、近期服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是IBD患者发生艰难梭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次研究虽然没有检测到高毒力菌株,但我院IBD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率较高,超过多数西方国家。若IBD患者病史不足一年,或者近期使用过喹诺酮类抗生素,临床医生应考虑到患者合并CDI的可能,调整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