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球后断层解剖及三维可视化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xig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用断层解剖学方法研究眼眶球后结构的形态以及内部重要结构的相互关系,并进行三维可视化研究,阐明球后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材料与方法:用石蜡包埋法对1例离体眶尖标本进行处理,采用冠状位连续切片,层厚为10um,获得眼眶球后结构解剖断面图像数据集。并将同一头颅标本行T1WI、T2WI序列多方位MRI检查以及高分辨CT横断、直接冠状位扫描,观察各层面的构成形态以及相互关系。再将断面结构数据图像经Photoshop8.0软件精确对位以及配准后,应用3D-DOCTOR软件在计算机上分别对眼球、眼外肌、视神经、眼动、静脉及其分支等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获得直观的三维立体构型。应用该软件自带工具测量球后数据并与临床肿瘤资料相结合,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结果:1.明确眼眶球后结构的连续断面结构数据以及眼外肌、神经、血管的关系,完成眼眶球后部分的数据测量和形态观察。2.将断面图像与相应的CT、MRI图像进行对照研究,完成眼眶球后结构断面影像解剖结构的对照观察。3.获得完整的球后结构的三维立体模型,明确球后神经、血管以及眼外肌的空间位置关系,用于指导临床。结论:本试验通过对眼眶球后结构的断层解剖学研究,着重探讨眼眶球后内部结构的大小、形态学表现,对影像学研究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同时为球后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此外获得的球后结构的三维立体模型,为计算机辅助虚拟手术和数字化模拟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其他文献
北镇法院严格按照“审判质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提升年”活动方案要求,积极有效落实《北镇法院、法官(干警)“双激励”通报办法》.5月13日,北镇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组织法官及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任务导向性训练(Task-oriented training,TOT)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移动功能疗效,为其应用在国内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帮助脑瘫儿童提高各项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