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与我国货币政策问题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外汇储备连创新高,外汇占款规模逐年扩大,与此同时,我国基础货币投放压力不断增大,货币供应量猛增。我国央行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控制货币供应量,效果不佳。其根本原因在于存在内在制度缺陷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失衡的全球经济。本文将从货币分析入手、通过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阐明货币从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过渡是历史的必然。   在信用货币本位制度下,特别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信用本位货币体系下,通过揭示我国货币发行机制基本原理、货币供应量理论影响因素、货币供应量的现实与实证分析,阐明外汇占款是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主导因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虽然能对冲一部分货币,但总体效果有限。现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我国的汇率机制成为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因素。我国的货币问题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一部分,单独的国内货币政策调整是无法解决这种失衡的。只有从根本上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改变现有的全球经济失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货币供应量过大问题。   本文通过对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过程及我国货币发行机制的分析、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分析,探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走向。提出我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四个阶段,即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建立亚元区、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和建立世界元四个阶段。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国应积极参与这一过程并逐步解决我国货币问题,最大限度的维护我国经济利益。
其他文献
"国进民退"是近年来学术界频频提及的话题,金融危机后频繁出现的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民营企业事件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发展更多的思考,中国经济近年是否存在"国进民退",可谓是众
职业教育是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发展需求和国家政策鼓励下,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快速增长。但财政性教育经费对职业教育投入过少,经费不足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
近些年来,建筑电气火灾时有发生,对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对社会的稳定也造成了破坏。在这种情况下,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就应运而生,通过对其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
加工贸易是我国第一大贸易方式,它给我国对外贸易总量的增长以及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在提升产业结构、有效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和扩大居民就业等方面起到了十
科学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吸引了众多经济学家的兴趣。进一步明确科学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