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安青水民居的环境适应性及更新改造研究——以长庆堂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amar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测绘、测量、调研、建模为手段,对福建永安青水民居——长庆堂的环境适应性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新策略,其结论如下:  一、长庆堂以热环境设计为主,对热环境的三要素——温度、湿度、通风都采取了适应性措施。防热适应性体现在场地布局、建筑间距、单体遮阳等方面,防潮适应性体现在排水系统、高台建筑、细部材料等方面,而通风适应性则体现场地聚风、建筑导风,空间采风等方面。古今热舒适标准差异不大,长庆堂热舒适性仍能满足当今使用要求。  二、长庆堂以热环境舒适性为主、兼顾光环境设计。光环境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布局朝向、院落尺度、细部构件所形成的光线入射量和光线反射率的调节方式。空间光照度的分布情况与当时生活方式相符,却远不能满足现代居住的采光标准。  三、长庆堂的声环境受益于场地、建筑、细部设计,形成声屏障系统,使长庆堂内部不受或少受外界噪声干扰,但内部噪声却难以回避,不符合当今住宅的噪声标准。  基于以上结论,长庆堂的更新改造以功能转型为方向。在保护的前提下,选取当前环境适应性所能支撑的基本功能,合理改造,使长庆堂焕发生机。
其他文献
本文写作的目标在于通过对开闭屋盖的系统研究,对开闭屋盖应用于体育建筑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作一个简要的梳理,以求能从中发掘出设计构思的灵感,并能对具体设计实践有所启
建筑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整个过程受到各种层面因素的影响,相应建筑设计理论也各成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建筑创作,同时以创作活动检验提升理论,是行之有效的建筑理
本文的课题来源于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实践之中对建筑本体问题产生的困惑:我们如何适当地对待当代工业化生产的建筑材料于构造。本文试图通过建构理论进行研究,以指导我们深入认识
在快速城镇化动力的驱使下,三峡库区城镇的空间发展规划建设面临日益加剧的城镇规模迅速扩大、土地资源匮乏和环境退化等矛盾,需要有更为科学、更为合理的发展模式为指导。因此
世纪末,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西方建筑界开始出现对"虚拟空间"和数字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的研究热潮.文中分析了"虚拟"的哲学概念,数字设计的缘起和发展现状,主流的数字设计师
近几年来,住宅市场的繁荣和快速发展对我们社会和城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就上海而言,住宅的发展尤其是高层高容积率住宅的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城市本身,引起了社会的各种
学位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研究上大量出现了一种追求动态性空间和形式的运动。它挑战我们现有的静态、传统的建筑观念,而在以全球化、多元主义以及信息共享为
植物是城市景观中唯一的自然要素,它也是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砝码。植物景观是城市开放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景观设计本身就是一门集美学、植物学和工程学于一体的设计
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的品质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品质,在二十一世纪初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有人开始关注居住区公共空间的品质,并且关注点也由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如今
我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形是山地,中西部地区存在大量的山地城市。在当前大规模高速度的旧城改造中,为了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山地城市旧城改造项目的容量控制成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