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总数已经达到了1.4亿人左右。这样一个如此巨大规模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对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农民工的各种问题一直是我国学者密切关注的热点,许多学者从多学科的角度,比如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政治学、城市地理学等,对农民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但此前大多数研究的研究对象都局限在作为一个整体的农民工群体,而没得细分出这样的特殊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本研究新生代农民工这个专有概念指的是1980年(含)以后出生的,有农村户口的,但却在城市工作的,高中(含)毕业程度以下的人群。众所周知,新生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母辈相比,工作生活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他们已经不再仅仅只是满足于一份上作,有一份稳定的薪水,来维持自己的生存,而更多的是对福利待遇、工作环境、职业前景、工作人际关系等,有了更多的需求和想法。在新生代农民工看来,内心感受的自由和个人的前途发展比所谓的工资更为重要。因此,相对来说,他们很难也不愿意忍受高强度重复单调的工作内容、非人性化设计的工作环境以及相对冷漠的人际关系。再者,新生代农民工主要的就业领域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特别是基层的流水线生产。而长期在流水线上工作将会使人产生焦虑、紧张、对工作的厌倦感、会加重个体的心理负荷和情绪负担,此外,加上新生代农民工所具有的劳动技能,劳动素质相对不高,在人才市场上缺乏有效的竞争力,失业等是常有的事。在这种情境下,新生代农民工身心面临着最大的职业卫生问题。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来说,员工的心理状态会通过“心理——行为——绩效”的传导链来影响个体的组织行为和工作绩效。那么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和生活中的情绪智力状况和应对方式类型显得有实际的意义。本文将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情绪智力、应对方式和工作绩效的关系的研究,以成都郫县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为例,试图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这个群体的特征作进一步了解,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情绪智力、应对方式和工作绩效进行探索性和描述性研究和探讨。该课题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均有一定的意义。本研究主要有三个目的:第一,进一步了解成都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特别是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的情绪智力状况及在工作生活中面对压力时的应对方式特征。第二,了解和探索成都新生代农民工的情绪智力及应对方式特征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绩效是一个企业存在的最重要的指标,也是一企业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情绪和行为的动力源泉,因此研究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也是为今后更深入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第三,从人力资源管理管理角度,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管理挖掘得还不够,本文描述成都新生代农民工的情绪智力、应对方式和工作绩效的关系的基本状况,在研究结论基础上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提出建议。总的来说本研究有两个创新点,一是,研究对象更具有针对性,为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群体的研究做一次尝试;二是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和方法,通过实地调研收集数据资料,实证分析成都新生代农民工情绪智力、应对方式和工作绩效的关系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一些管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