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议定书》,无一不显示出全球国家和人类对削减碳排放量进而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及所作出的努力。对于工业化进程中对煤炭资源开采的分散、缺乏管理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严重现象,我国政府倡导和主张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落实到我国的煤炭工业上来,进行全国范围的资源整合势在必行,以实现资源节约、保护环境的目的。针对2008年开始的新一轮全国范围的煤炭资源整合,本文从经济效应、经营风险效应和时间效应等方面多角度地探讨了煤炭资源整合带来的多重效应。 本文在对有关煤炭资源整合政策研究文献以及有关煤炭企业效应效果评价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选取了我国21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2008年9月至2013年12月的季度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分别分析了煤炭资源整合的经济效应、资源整合的单因素经营风险和综合经营风险以及煤炭资源整合的时间效应;并进一步运用 DEA模型分析了我国新一轮煤炭资源整合的经济效率和安全效率。基于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的先行性和典型性,其资源整合的完成对我国其他省市煤炭资源整合的推进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本文同时对山西省的煤炭资源整合进行了专门的分析研究。基于上述问题,研究发现:第一,煤炭资源整合对全国包括山西省在内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经济效应都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规模大或者综合盈利能力强的煤炭公司整合的经济效应好于规模小、综合盈利能力低的公司,煤炭资源整合使煤炭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得以发挥、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好转;第二,煤炭资源整合总体上显著降低了各公司经营的风险,但大规模、高盈利能力企业在整合的过程中资产负债率较高,一方面反映了规模大、盈利能力强的公司更善于利用外部资金来发展内部经济,对资金运用的灵活性高,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避免资产负债率过高造成煤炭企业经营上的风险。其中,山西省由于其整合的先行性,未知因素较多,整合的经营风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在煤炭资源整合的时间效应方面,煤炭资源整合短期内的经济效应影响显著为正,其长期效应尚有待检验。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着力构建集约化的现代煤炭产业、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引入社会资本三方面的建议。 本文从效应的角度评价了新一轮煤炭资源整合的效果,并关注到了煤炭企业在整合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经营风险,丰富了现有的关于煤炭资源整合政策的研究结果;在实践方面,有助于一些有建设性的政策推出,使煤炭资源整合对煤炭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进一步促进煤炭资源整合多重效应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