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首发急性心肌梗死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行冠脉造影检查并明确诊断为首次急性心肌梗死,且住院期间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185例,根据患者入院第一次心脏彩超中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将患者分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50%)及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40%)2组。2.收集患者入院时的性别、年龄、心率、血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血小板分布宽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前白蛋白、白蛋白、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钙蛋白、NT-pro BNP等基本情况;收集合并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吸烟、饮酒等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情况;探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3.收集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病变累及冠状动脉数量(单支病变、多支病变等)及心肌梗死类型;收集心脏彩超结果;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律失常情况及患者在院用药情况。4.采用SPSS 20.0版统计软件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因变量为有序多分类资料时,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与HFrEF患者比较,HFpEF患者的心率更慢,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HFpEF患者比较,HFrEF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高,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HFpEF患者比较,HFrEF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较高,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HFpEF患者比较,HFrEF患者的NT-pro BNP较高,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HFpEF患者比较,HFrEF患者的肌酐及尿素水平更高,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与HFrEF患者相比较,HFpEF患者左心室舒末径较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HFpEF患者相比较,HFrEF患者左心房内径较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在HFpEF与HFrEF患者比较中,随肌酐清除率的上升,HFpEF组占比呈升高趋势(P<0.05)。Spearman线性回归时EF值与肌酐清除率呈正相关(r=0.24,p=0.002)。4.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在急性心肌梗死后HFpEF与HFrEF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5.在HFpEF和HFrEF患者中心肌梗死部位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HFrEF相比,HFpEF患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更为常见(P<0.05);与HFpEF相比,HFrEF患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更为常见(P<0.05)。6.HFpEF与HFrEF患者用药情况比较,在使用抗心衰治疗“金三角”的药品使用情况中,HFrEF组螺内酯使用率较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7.HFpEF与HFrEF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比较,住院期间发生心律失常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与急性心肌梗死后HFrEF患者相比,HFpEF患者心率较慢。2.与急性心肌梗死后HFrEF患者相比,HFpEF患者RDW低。3.与急性心肌梗死后HFrEF患者相比,HFpEF患者左心室舒末径较小。4.与急性心肌梗死后HFrEF患者相比,HFpEF患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更为常见;与急性心肌梗死后HFpEF患者相比,HFrEF患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更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