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引起药物性肝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5年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治疗且被诊断为DILI的485例患者的病史、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生化学与预后等临床资料,回顾性、多因素分析DILI的临床特征及引起肝衰竭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以百分比和四分位数间距表示,DILI的临床特征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DILI的临床特征、预后特征等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肝衰竭多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85例DILI患者中,男173例(35.7%),女312例(64.3%),年龄以46~60岁人群居多(179/485,36.91%)。DILI患者年龄最小1岁,最大85岁,≤18岁患者发生DILI以西药为主,≥55岁DILI患者以应用中药多见。485例DILI患者中328例(67.63%)应用中药导致,154例(31.75%)应用西药导致,3例因多种药物引起(0.62%)。485例DILI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前四位为:感染性疾病(76/368,20.65%)、骨关节疾病(62/368,16.85%),皮肤病和心脑血管疾病(55/368,14.95%)。引起肝损伤的西药前四位:抗结核药和解热镇痛药(30/154,19.48%)、抗生素(21/154,13.63%)、抗肿瘤药物(15/154,9.74%)。临床分型主要为肝细胞损伤型(295/485,60.82%)。中药与西药引起DILI在年龄、性别之间存在差异(P<0.05),高龄女性应用中药比应用西药更易发生DILI。485例DILI患者经治疗后,好转419例(86.39%),无效66例(13.61%)。西药和中药引起DILI的患者预后没有明显差异(?~2=0.685,P=0.398>0.05),不同临床类型DILI患者预后存在差异(?~2=6.46,P=0.039<0.05),胆汁淤积型预后最差。485例DILI患者,出现肝衰竭66例(13.61%),66例肝衰竭中肝细胞损伤型46例(69.70%)。19例DILI儿童患者中,发生肝衰竭(7/19,36.84%),其中引起肝衰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n-acetyl-p-aminophenol,APAP)占比(4/7)57.14%。Logistic回归分析肝衰竭危险因素,西药、高胆红素、高INR是发生肝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易引起肝衰竭的西药主要为: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易引起肝衰竭的中药主要为:消银片、何首乌、三七。结论:DILI的易感因素为:高龄、女性,合并基础疾病。临床上最常见的临床分型是肝细胞损伤型,且更易发生药物性肝衰竭。绝大多数DILI患者预后良好,西药/中药引起的DILI预后无明显差异,不同临床类型肝损伤预后不同,胆汁淤积型预后最差。西药、高胆红素、高INR是发生肝衰竭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