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寄生在除红细胞外的所有有核细胞中,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弓形虫是一种重要的机会性致病原虫,免疫功能受损或缺陷者感染后,如肿瘤病人,AIDS患者等,可引起全身播散性损害,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妊娠期感染弓形虫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引起早产、流产、死胎或婴儿发育畸形等。近年来,由于艾滋病的广泛流行和宠物饲养的逐渐增多,弓形虫的危害也日益突出,弓形虫感染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是至今仍无治疗弓形虫病安全有效的药物,深入了解其致病机制对于弓形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入侵宿主细胞、逃避宿主免疫防御是弓形虫致病的首要条件,弓形虫表膜蛋白中的SRS(SAG1-related sequence)蛋白家族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SRS蛋白超家族可能为弓形虫入侵多种受体细胞提供了丰富的受体表位,介导弓形虫对宿主细胞的识别、粘附和入侵。弓形虫可能利用SRS表面抗原的差异性表达来逃避宿主免疫清除,维持持续感染。有些SRS蛋白家族成员的表达还可能直接影响弓形虫的毒力。由于技术方法的限制,目前研究最多的SRS蛋白家族成员是SAG1,对其他的SRS蛋白家族成员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较少。近年来,RNAi技术的发展以及重组蛋白体外表达技术的成熟,为深入研究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手段。
SAG3是SRS蛋白超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其与SAG1具有相似的三级结构且均可介导弓形虫与宿主细胞的粘附。但与SAG1不同的是,其在弓形虫速殖子与缓殖子期均有表达,且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但是SAG3在弓形虫致病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知之甚少,为了深入研究SAG3的功能,本研究建立了弓形虫SAG3基因RNAi以及原核表达体系,希望为进一步研究基因的功能以及分析功能结构域奠定基础。
研究目的:建立弓形虫SAG3基因RNAi以及原核表达体系,为近一步研究SAG3的结构与功能奠定基础。
研究方法:
1)SAG3 RNAi体系的建立:以弓形虫SAG3基因3’-UTR区及CDS区为靶目标体外转录合成dsRNAs,通过电转法化将其分别导入弓形虫速殖子体内,用转染后的弓形虫感染 SMMC7721细胞,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形态学上的改变并利用半定量RT-PCR对RNAi效果进行分析鉴定。
2)pET30-SAG3原核表达体系的建立: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SAG3基因编码序列,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序列测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
研究结果
1)建立了通过电转化构建转基因弓形虫的方法,筛选出了可以有效抑制弓形虫SAG3基因的dsRNA序列,初步确定了弓形虫中RNAi发生及持续时间:转染12h后,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形态学改变检测干扰效果,可见干扰组细胞外的弓形虫数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于转染12h、24h、48h后,RT-PCR检测SAG3基因 mRNA,检测干扰效果。结果显示dsRNA转染组,SAG3 mRNA水平明显低于未转染dsRNA的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其中以电压0.4kv,时间延迟为9ms的3’UTR dsRNA转染组效果最好。转染12h后,即有较明显的干扰效果。转染24h后,干扰效果最为显著,转染后48h的干扰效果不如12h和24h好。作为内参照的β微管蛋白的mRNA表达量的改变与其同组目的基因mRNA表达量变化趋势相一致。
2)构建了pET30-SAG3原核表达质粒,经测序证明,其与GenBank中所给出的序列号为AF340227的基因序列完全吻合,IPTG诱导表达后,SDS-PAGE凝胶电泳得到一约43kDa的融合蛋白,经western blot鉴定其可与6xHis抗体相结合。
结论
1)初步建立了有效的SAG3基因表达干扰体系,为深入研究SAG3基因的功能及开展弓形虫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基础。
2)成功构建了pET30a-SAG3原核表达体系,为体外分析SAG3基因的结构功能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