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测定口腔鳞状细胞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gp、MRP1、GST-π的表达变化,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1.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标本库中2000年-2011年就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石蜡标本77例,其中有效组50例,无效组27例,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化疗前后石蜡标本中P-gp、MRP1、GST-π的表达水平,随访并比较有效组、无效组患者3、5年生存率。2.收集自2013年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33例,其中有效组18例,无效组15例,化疗前后新鲜组织分别行Western Blot检测P-gp、MRP1、GST-π蛋白的表达水平。3.收集自2013年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33例,其中有效组18例,无效组15例,化疗前后新鲜组织分别行RT-qPCR检测P-gp、MRP1、GST-π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有效组、无效组纳入病例组织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病例具有可比性。2.口腔鳞状细胞癌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为64.9%,完全缓解率为9.88%。3.Envision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有效组、无效组P-gp、MRP1、GST-π化疗前后的阳性表达率均呈现上升趋势,且前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P-gp、MRP1阳性表达上升率较有效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ST-π无统计学意义(P>0.05)。4.Envision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有效组、无效组化疗前P-gp、MRP1、GST-π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p>0.05)。5.Western Blot、RT-qPCR检测结果表明:化疗前后有效组、无效组P-gp、MRP1、GST-π表达均呈上升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效组P-gp、MRP1表达上升量较有效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效组中GST-π表达上升量较有效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6.Kaplan-Meier生存分析化疗有效组、无效组生存时间曲线显示:有效组50%生存率的生存时间为5年,无效组为2.5年;中位生存时间显示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的生存时间长于无效组。有效组与无效组的3、5年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的生存率优于无效组。结论:口腔鳞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远期生存率与P-gp、MRP1过表达相关,化疗有效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无效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