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背景与教育机会分配——中国城镇子女教育分流(1977-2003)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82415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扩展文化再生产和资源转换这两种关于家庭背景如何影响子女受教育机会的解释,对家庭背景在教育分流中发生作用的机制进行了探讨。作者以2003年全国综合调查数据资料(CGSS2003)依据,运用Logisitic模型对所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家庭背景对于高中和高等教育分流均有显著影响;但在新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家庭背景对不同教育阶段的影响程度和机制却有所不同。家庭教育背景主要通过间接影响模式作用于子女的教育分流,中间变量为子女的学业成就,具体作用机制包括文化资本、人力资本和教育期望;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则是间接影响和直接影响并存,间接影响同样通过将家庭优势转化为子女学业成就,作用机制主要是提供优质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其直接影响则是通过一系列的资源排斥机制(包括经济、特权资源排斥和隐性资源排斥)而干预分流结果。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发现,对于高中教育分流,在改革初期,家庭背景的作用主要通过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体现,随着改革深入其影响进一步扩大,同时家庭教育背景的作用凸显出来,并成为主导影响因素。对于高等教育分流,家庭背景的影响在改革初期均不显著,改革深入后,家庭教育背景对高等教育分流的影响大幅呈现。研究结果还表明,各个教育阶段的分流结果之间具有延续性,前阶段的分流会影响到后续的分流。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学术脉络的形成,首先是在沈阳市九路市场发现的群体性财神崇拜现象的启发下,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思考民间信仰在特殊时期的特殊性,结合我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由此形成了对
苏教版小学语文中年级教材的单元练习中都安排了一个板块叫“读读背背”,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要链接文本,让静态的读读背背变为动态的理解应用,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