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园铜矿位于太行山中南段赞皇变质核杂岩的西侧,与井陉断陷盆地相邻。上个世纪后期,桃园矿区先后发现了铜矿床(点)达30余处。由于矿床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对铜矿的成因、成矿模式还没有清楚的认识,使得铜矿的勘查一度“只见星星,不见月亮”,没有大的突破。为进一步探讨矿床成因,总结成矿规律,为桃园铜矿的进一步勘查提供方向和依据,论文以现代矿床理论为基础,通过遥感解译、野外地质测量、应力分析、锆石U-Pb测年等手段对桃园铜矿进行了较深入的构造解析,得出了以下认识和结论:1.通过对次玄武岩中节理的测量、总结、归纳,并与区域上构造事件做对比,得出节理是由于晚元古代的构造活动引起的,而且,结合矿体的形态特征、规模、赋矿层位等,确定节理为桃园矿区主要的控矿构造;2.通过环状构造实地验证和含矿石英脉中锆石年龄的数据,确定赞皇隆起区存在隐伏的中生代岩体和热液活动;3.结合前人的S同位素测试和水系沉积物、重砂异常,判断出桃园铜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基性岩,少量来自于甘陶河群的南寺掌组地层。4.铜矿床(点)的分布和拆离断层的边界一致,可以判定矿床的成矿作用形成于拆离断层之后,而拆离滑脱断层形成于中生代,所以铜矿的成矿作用形成于中生代;含矿石英脉中也存在中生代锆石,因此,可以确定中生代岩浆热液活动对桃园铜矿的成矿作用起到了关键作用。5.桃园铜矿的成矿物质来自围岩,主要的控矿构造是围岩中的节理、裂隙,成矿作用发生在中生代,中生代岩浆活动使附近的流体加热上升,萃取、溶解围岩中的成矿物质,在有利的部位结晶、沉淀成矿,由此可以确定桃园铜矿属于中生代岩浆热液型矿床。6.结合矿区重砂异常和水系沉积物异常分带特征以及对矿点位置的分析,得出银河铺-虎寨口和白鹿角-桃园-槐树庄一带,距离辉绿岩脉较近的部位,有很大的找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