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房颤(AF)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介于其居高不下的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以及经济上对家庭和地区造成的巨大负担,严重性不容忽视。导管消融术(CA)作为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已被各大指南推为一线治疗方案。然而,对于导管消融术后的患者,仍然面临房颤复发(RAF)的风险,而目前国际上对此类风险的预测因素尚未形成一致观点,复发机制亦未做明确阐述。近年来,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心血管与神经病学领域均被承认为有用的实验室指标,尤其表现在致血管粥样硬化方面,但其在心律失常领域的研究则是凤毛麟角。研究目的:旨在探究LpPLA2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作用,并尝试构建房颤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资料及方法:连续回顾性筛选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之间确诊为心房颤动且接受导管消融的患者198例。采集患者手术前一般信息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C反应蛋白(CRP)、肾小球滤过率(eGFR)、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促甲状腺素(TSH)、D-二聚体(D-dimer),以及心脏超声检查:左房内径(LAD)、左室内径(LVD)、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测算其CHA2DS2-VASc评分。通过LpPLA2三分位数由低到高分为三组,Kaplan-Meier法绘制三组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识别影响因素,并用计算机R语言拟合生存分析获得Nomogram图作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随着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浓度的升高,三组间促甲状腺素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性改变(p<0.05);在院外服用药物方面,直接口服抗凝药物及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在不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浓度患者中有明显差异(p<0.05)。在为期309± 141天随访中,有56人(28.3%)复发房颤。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三组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浓度处于609-920U/L的患者复发率最高(p<0.001)。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之间在术前检查的肾小球滤过率、促甲状腺素水平、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浓度、左房内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单因素分析中,肾小球滤过率、促甲状腺素、左房内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有关联(p<0.05);多因素分析中,揭示了肾小球滤过率、左房内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是影响房颤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是保护因素(HR 0.978,95%CI 0.964-0.992,p=0.002),左房内径增加(HR 1.737,95%CI 1.141-2.644,p=0.0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增加(HR 1.01,95%CI1.007-1.012,p=0.01)则是危险因素。列线图说明,在影响房颤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相较于肾小球滤过率、左房内径有更强的预测效力(C-index=0.8,校正图三分位值曲线趋向直线y=x)。结论: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是预测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有用标志,其预测效力强于肾小球滤过率及左房内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