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2015年和2017年甘肃省居民的健康素养状况、各维度素养状况以及各分组居民的健康素养状况,比较并分析2015年与2017年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的变化和变化的差异性,筛选出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中的薄弱环节、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还尝试探讨2015年与2017年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变化存在差异性的可能原因,为今后制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相关政策、策略与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二阶段PPS抽样方法和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甘肃省87个监测点抽取15~69岁常住居民作为调查样本。2015年的有效样本量为22048人;2017年的有效样本量为23054人。2015年和2017年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均采用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编制的《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使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二阶Rao-Scott调整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1.2015年和2017年甘肃省居民的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4.7%和8.9%。2015年居民三个方面素养的具备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基本技能(10.2%)、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9.1%)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7.8%);2017年从高到低依次为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18.8%)、基本技能(11.0%)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10.6%)。六类健康问题素养分布中,2015年居民的安全与急救素养具备率最高,为36.4%,慢性病防治素养最低,为4.1%;2017年科学健康观素养最高,为33.0%,慢性病防治素养最低,为12.8%。2.2017年甘肃省居民的健康素养具备率及三个方面素养具备率均与2015年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其中,健康素养具备率提高了4.2个百分点(?~2=71.306,P<0.05);三个方面素养分布中,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具备率提高最多,提高了9.7百分点,提高幅度为107%;其次是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具备率,提高了2.8个百分点,提高幅度为36%;基本技能素养具备率提升最少,提高了0.8个百分点,提高幅度为8%。居民的六类健康问题素养分布中,除安全与急救素养外,其余五类健康问题素养的具备率分布均是2017年高于2015年。其中,与2015年相比,2017年居民的科学健康观素养具备率提高最多,提高了9.6个百分点,提高幅度为41%;其次是慢性病防治素养具备率,提高了8.7个百分点,提高幅度为212%,提高幅度最大。3.2015年和2017年甘肃省各分组居民的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布特点均为:城市明显高于农村;汉族明显高于少数民族;除15~24岁年龄组外,随着年龄的增高呈下降趋势;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随着家庭月均收入的升高呈上升趋势;职业分组中,医务人员的最高,农民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2015年男性居民的健康素养具备率与女性居民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017年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2015年相比,2017年甘肃省各分组居民中,农村地区居民、汉族居民、25~34岁组居民、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居民、公务员和家庭月均收入≥5000元组居民的健康素养具备率和各维度素养具备率的提高值相对较大;农村地区居民、少数民族居民、65~69岁老年人、不识字/识字很少的居民、农民和家庭月均收入<500元组居民的健康素养具备率和各维度素养具备率的提高值较小,提高幅度相对较大。5.2015年甘肃省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有民族、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均收入和家庭人口数;居民具备三个方面素养共同的独立影响因素有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月均收入。结论1.甘肃省居民的健康素养状况不容乐观,处于全国较低水平。2.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状况改善较为明显,提高幅度相对较大。3.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提升中,基本技能素养是薄弱环节,慢性病防治素养和基本医疗素养是重点领域,农村居民、老年人、少数民族居民、低收入人群和低受教育程度人群是重点人群。4.民族、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均收入和家庭人口数是甘肃省居民是否具备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5.与2015年相比,2017年甘肃省各组间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的差异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