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小学校园攻击行为已成为一种在校园内经常会被见到的一种社会行为,该行为再给被攻击的儿童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伤害的同时,也对潜在的为被攻击儿童有着极大地威胁性。因此,对小学校园攻击行为的研究有着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媒体对小学校园攻击行为的报道日益增多,作为承担儿童首要管理和教育责任的父母,其对子女日常教养方式的现状和特点同样需要深入考察,以便探析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校园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卷法来探索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儿童的校园攻击行为特点,进而分析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儿童的校园攻击行为间的关系。因此,研究选取天津市小学3-5年级学生33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Penis等人1980年编制,岳东梅等人1993年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翻译和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EMBU)和Buss和Perry等人编制,李献云等人于2011年重新修订的攻击性问卷量表(PBAQ)。本研究发放330份,回收330份,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20份,有效问卷310份,有效率94%。随后用SPSS22.0 for windows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1、总体上,小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较为合理,男生和女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父母教育的发展趋势为父母对三年级的子女比对子女在四、五年级时宠爱程度高,而对子女的严厉教育随子女年龄、年级增长逐渐变得严格,但并非是对子女控制上的加重。2、校园攻击行为在男生和女生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男生倾向于身体攻击,女生倾向于语言攻击。但随着年级和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身体攻击和语言攻击都开始降低。并且随着儿童认知水平的提升和对情绪控制能力的增加,他们的愤怒感也得到了相应的控制。3、父母教养方式和校园攻击行为呈显著相关关系;运用回归分析法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身体攻击解释最多,其次是愤怒、言语攻击和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