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放废液全分离流程除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kyl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高放废液全分离流程中采用亚铁氰化钛钾无机离子交换剂的除铯系统,本文提出了以液固循环流态化技术为基础的无机械阀密实移动床离子交换系统取代原设计的多机械阀固定床离子交换系统,并对其流体力学性能和传质性能进行了研究。为了在载铯交换剂煅烧除氰系统中使用L阀(非机械阀)技术输送固体颗粒,研究了避免载铯交换剂在煅烧除氰过程中烧结的措施。 首先,取消了传统液固循环流态化技术中的辅助液,建立了更简单和易于操作及维修的密实移动床离子交换系统,研究了设备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对提升管中固体颗粒提升速率及其对交换柱与提升管之间串液的影响规律,并针对亚铁氰化钛钾建立了密实移动床离子交换系统的流体力学经验模型。 其次,用浅床技术研究了亚铁氰化钛钾除铯的传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交换剂相Cs+浓度较小时,传质过程受液膜扩散和交换剂粒内扩散共同控制;当交换剂相Cs+浓度较大时,传质过程主要受交换剂粒内扩散控制。在离子交换过程中,化学反应过程的阻力可以忽略。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亚铁氰化钛钾除铯的传质经验模型,并在固定床离子交换柱中进行了实验验证。 再次,将流体力学经验模型和传质经验模型相耦合,对工业级(φ300mm)密实移动床离子交换系统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到了离子交换系统操作图,该操作图对于密实移动床离子交换系统的运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预测了该系统在启动和稳态操作时的运行状态。 最后,对载铯交换剂的煅烧除氰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载铯交换剂的分解氧化反应为强放热反应,反应热约为4.6kJ/g。其煅烧过程分为两步:在180℃左右进行第一步分解氧化,生成的中间产物在250℃以后进行第二步分解氧化。其中第一步反应速度较快,在该步载铯交换剂最有可能烧结。本文采用空气自然冷却与控制O2通量相结合的方法避免了载铯交换剂烧结。在本实验设备中,当O2通量No2≤1.09mol/(m2.s)时,载铯交换剂煅烧后的固体颗粒具有良好流动性,为使用L阀技术输送固体颗粒提供了必要条件。
其他文献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重要的革兰氏阳性条件致病菌,为人畜共患病原菌,可引起多种严重感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通常依赖抗生素治疗,但由于抗生素的
长链烷烃降解菌在石油开采和环境整治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从烃降解菌对长链烷烃的摄烃模式、影响因素、摄取和降解选择性以及降解基因等方面研究了长链烷烃降解菌的摄取
  目的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微需氧、革兰阴性、有鞭毛、螺旋杆菌,其鞭毛是重要的致病因子.因为与人体胃肠粘膜细胞相互作用的是位于鞭毛外部的蛋
会议
社会发展需要构建多元共生及相互包容的和谐社会价值观。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让每一位中国公民都更加热爱党、信赖党,坚定不移跟党走,更加
虾青素是目前自然界中已经发现的抗氧化最强的色素类物质,广泛应用于食品、营养补充剂、化妆品及饲料等行业。雨生红球藻作为自然界虾青素含量最高的生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以SPG聚丙烯工艺的第一液相丙烯聚合连续搅拌反应釜为研究对象,从热力学、动力学角度出发,建立了丙烯聚合连续搅拌反应釜的定态模型和动态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对丙烯聚合连续
随着海上石油开采业和运输业的发展,海上石油开采量和海上原油运输量的大幅度增加,海洋石油污染日趋严重,采用生物技术选育高效降解原油菌种,处理海上溢油,是一种成本低、可实施的
  目的 研究6株分离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产NDM-1泛耐药(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XDR)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特性.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6株泛
会议
本论文进行了钢板吸油及渗油机理研究。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带油涂装的难点,采用“相似相容”等原理对油分子进行处理。通过考察基料(高分子材料)、表面活性剂及颜填料、固
  目的 研究不育症患者精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精子活力的影响,并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与其精子制动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