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创建大白菜-结球甘蓝异附加系,以4x大白菜(AAAA,2n=4x=40)与2x结球甘蓝(CC,2n=2x=18)产生的异源三倍体杂种(AAC,2n=3x=29)与二倍体大白菜(AA,2n=2x=20)回交后代BC1和BC2植株为试材,对形态学、细胞学、生殖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采用常规压片和核型分析方法从BC1、BC2及其自交后代中鉴定出2个单体和1个二体异附加系,为获得大白菜-结球甘蓝异代换系、易位系的创建提供了实践和理论基础,并为遗传改良以及研究A、C染色体组间的关系及基因的互作、定位和表达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BC1、BC2植株田间性状表现多样,群体差异显著。BC1植株从叶形、叶色、叶表面特征、花器多方面表现出类似于甘蓝的一些特征。BC2植株不具有上述特征,而在长势、外形上更接近于大白菜。在两个世代中均有个别植株在转入生殖生长阶段迅速衰老死亡,这可能是由于外源染色体对受体植株染色体干扰,从而影响其基因的正常表达造成的。2.利用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后期Ⅰ、Ⅱ染色体计数法,从11个BC1植株中鉴定出2个染色体为21条植株,23个BC2中鉴定出3个染色体为21条和1个染色体为22条的植株。与BC1相比较,BC2中有染色体数目少于或等于20条植株出现,染色体数大于23条植株比例明显下降,但染色体数为21~22植株比例没有明显变化。整体上BC1植株附加染色体数目偏多,BC2植株附加染色体逐渐减少。3.通过对BC1、BC2植株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观察发现:(1)个别染色体数为20的植株染色体配对、分离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染色体落后、丢失现象,这些植株的染色体可能发生了交换或变异。(2)染色体数为21的植株减数分裂过程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终变期以10Ⅱ+Ⅰ联会,而其后期Ⅱ基本以11-10-11-10形式分离。第二类是终变期以9Ⅱ+Ⅲ为主,中后期有数目不等的染色体提前、落后分离情况。(3)染色体数为22条的植株终变期以10Ⅱ+Ⅰ+Ⅰ联会,2个单价体随机分离造成染色体分离方式不均衡。(4)染色体数大于22条的植株终变期染色体出现多种联会的形式,出现多价体的频率大幅增加,导致中后期有较多的染色体落后或丢失,分离形式表现出多样性。4.对BC1、BC2部分植株花粉特征、自交结荚率和结籽率以及气孔特征进行统计,并与二倍体大白菜进行对比,都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花粉整齐度与花粉生活力,结荚率和结籽率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5.利用根尖有丝分裂染色体核型分析,从BC1中鉴定出附加结球甘蓝7号、9号染色体的大白菜-结球甘蓝单体异附加系CO-7-1、CO-9-2,从CO-7-1自交后代中得到大白菜-结球甘蓝二体异附加系CO-7-1D及2个异源非整倍体CO-7B-1、CO-7B-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