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胞囊线虫病(Heterodera glycines)是世界大豆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大豆胞囊线虫病引起的损失高于任何一种单一病害。大豆短期连作使土壤中胞囊不断积累,导致大豆胞囊线虫病加重。但大豆连作五年以上大豆田,大豆胞囊线虫虫口数量有下降趋势,且发病减轻,即产生大豆胞囊线虫衰退土壤。为了探讨大豆胞囊线虫衰退土对线虫抑制作用,通过采用温室、大田及长期定位试验区方法,探讨了大豆胞囊线虫衰退土壤的生物因子、生物源特性和传导性,以期明确大豆胞囊线虫衰退土壤抑制特性,进一步揭示大豆胞囊线虫衰退机制。该研究对线虫生态学和利用天敌控制大豆胞囊线虫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采用蔗糖梯度离心法收集黑龙江省35个市县112个大豆田土样中的大豆胞囊线虫卵,分析了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分布与密度。结果显示:大豆胞囊线虫在黑龙江省分布较普遍,各地的线虫种群密度不同,每100克干土中的卵量差别较大,100g干土中,嫩江县的大豆胞囊线虫卵量最多达三万多个,东部的虎林县大豆胞囊线虫卵密度最少。黑龙江省大豆胞囊线虫的分布呈西多东少的趋势。
长期连作大豆田土壤中胞囊的数量与轮作田几乎相当,但连作大豆田单胞囊卵量含有0-50个卵的胞囊出现频率显著高于轮作田,而含有高于50个卵以上的胞囊数量显著低于其他轮作区;连作田大豆二龄幼虫密度和真菌寄生率均高于其它大豆茬口;连作大豆田卵的真菌寄生率均高于其它大豆茬口,这与连作地大豆胞囊线虫衰退现象有关。
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共分离鉴定出大豆胞囊线虫卵定殖真菌24个属。Paecilomyces spp.、Verticillium spp.和Fusarium spp.的数量最多。黑龙江省的卵定殖真菌以拟青霉(Paecilomyces spp.)和镰孢菌(Fusarium spp.)为优势属,辽宁和吉林省以轮枝菌(Verticillium spp.)为优势定殖真菌。连作5年以上大豆田优势真菌种类以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最多,厚孢轮枝菌(Verticilium chlamydospor ium)次之。
长期连作大豆田土壤经福尔马林灭菌和高压湿热灭菌后盆栽大豆,增加了土壤和大豆根中的大豆胞囊线虫数量,降低了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和卵真菌寄生率,表明长期连作的大豆田土壤中存在大豆胞囊线虫的生物抑制因子,即具有生物源特性。连作15年的土壤经福尔马林灭菌和高压湿热灭菌后与未灭菌土以不同比例混合,对土壤和植物中的大豆胞囊线虫数量、卵和二龄幼虫真菌寄生率无显著影响,表明长年连作土壤对大豆胞囊线虫具有抑制性,这种抑制特性具有可传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