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森林群落建群种生长竞争能力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jwx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竞争作为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久经未衰。喀斯特区域上植物竞争针对地上部分运用竞争指标对种内及种间关系展开大量研究,但是未能更好的解释区域内植物竞争过程中植物的生长特征、养分利用特征、建成成本特征以及植物的生长竞争能力,这严重制约着喀斯特地区植物竞争理论的发展以及森林经营管理(特别是物种筛选)。因此本文以喀斯特地区典型次生林内乔木层建群种(猴樟、喜树、厚朴、光皮桦和响叶杨)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实验和室内指标测定,分析不同树种生物量分配及生长特征,不同树冠高度比叶面积变化特征,氮(N)、磷(P)和钾(K)养分含量特征以及不同树种建成成本在器官之间的差异性,并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综合评价5种建群树种生长竞争能力大小,得出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黔中喀斯特地区典型次生林内乔木层建群种生物量分配特征表现为干>枝>叶>根兜>根;不同部位表现为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茎比值变化范围为0.11~0.44,均值为0.22。(二)不同光环境下不同生长速率指标存在差异。地径生长速率表现为:孤立木(5.01 mm/a)>林缘木(4.82 mm/a)>林中木(4.32 mm/a);树高生长速率表现为:林中木(0.86m/a)>林缘木(0.83 m/a)>孤立木(0.75 m/a);生物量积累速率表现为:不同树种的孤立环境下最快,猴樟与厚朴为:林缘木>林中木,光皮桦、喜树和响叶杨表现为:林中木>林缘木。(三)不同冠层比叶面积变化规律明显。林中环境下,均呈现上层显著小于下层,但是与中层差异不显著;林缘环境下变化不明显;孤立环境下,不同冠层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四)树种根的热值显著低于叶片、枝条和茎。喀斯特原始阔叶林树种热值(16.71±0.94 KJ/g)低于次生林阔叶林树种(18.53±0.77 KJ/g)。不同器官建成成本变现为:叶片>枝条或茎>根;地上部分构建消耗大于地下部分构建消耗。建成成本在不用区域之间存在差异。(五)基于树种生长能力、养分利用能力和建成消耗能力三方面的研究,构建树种生长竞争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对树种生长竞争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光环境下,树种生长竞争能力存在差异。整体水平上,黔中喀斯特次生林5种乔木树种的生长竞争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厚朴(0.256)、光皮桦(0.236)、响叶杨(0.226)、喜树(0.210)和猴樟(0.188)。
其他文献
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香草素受体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是一个含有6次跨膜结构的非选择性通透阳离子的离子通道,它能够被辣椒素、炎性介
科学有效的灌溉方式对鲜食葡萄生长发育以及水资源的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我国鲜食葡萄研究现状,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水分胁迫对鲜食葡萄果
随着物联网以及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及应用,传感器网络节点处日益增加的数据采集量和传输量给现有的采样技术带来了越来越大的挑战。为了避免过高的数据量限制了传感器网络的发展
随着现代信息革命的急剧进展,人们也需要多样化的信息,考验着信息获取的能力,而传统信号抽样方式以Nyquist定律为理论基础,这就给信号处理与软硬件实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
近年来,内蒙古赤峰地区大力发展鲜食大豆种植产业.考虑到赤峰地区气候条件现状和为了确保当地鲜食大豆产量,该文对11个鲜食大豆品种在赤峰地区适应性进行评价,进而探究鲜食大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陕西农业合作社创新发展,有助于调整陕西省的农业产业结构,促进陕西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的生机与活力,提高农民收入,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
以内蒙古凉城马头山片区自然资源禀赋、农业产业基础、区域政策导向、市场需求和片区发展方向作为研究内容,提出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应以产业集聚为策略.采取实地
受到经济发展要素分布不平衡的影响,我国的经济结构具有显著的二元性,社会城镇化以及工业化水平较低,农村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该文以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应该如何
鉴于目前果树病虫害生态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速度不断加快,尝试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分析和评价体系,为防治工作绩效评估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