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梦红楼——贾府及大观园平面布局研究

来源 :河北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816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全书通过描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演变和主人公贾宝玉的情感经历两条路线,深刻地反映了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真实面貌。《红楼梦》从清乾隆中叶问世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然而从始至终,研究《红楼梦》的热潮就从未间断过。人们对《红楼梦》的热忱,已经深入到了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角落:从风土民情到官仪礼制,从诗词歌赋到谜语酒令,从衣着装饰到用具器物,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其中也包括不少关于《红楼梦》中的建筑及园林的研究。早在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红楼刊本《痴人说梦》中就附有贾府平面图。后世又相继出现了众多贾府及大观园的想象图。到了近几年,更有两本关于《红楼梦》中建筑与园林的专著相继出现,一本是关华山先生的《红楼梦中的建筑与园林》,一本是黄云皓先生的《图解红楼梦建筑意象》。前者关华山先生意在经由小说,獭断其中反映的生活与建筑空间的契合关系,作者通过分析、考订、组合《红楼梦》原文,重建贾府与大观园的建筑风貌,绘出其配置图。并将之与书中贾氏大家族的生活实态加以比照,将静态的建筑配置还原为动态的生活空间,由此寻绎其机能与象征意义。后者黄云皓先生旨在从建筑学的角度,从规划、建筑、室内、景观,这建筑学的四个方面出发,全面展现《红楼梦》为我们所描绘的迷人的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世界。二公所配之图也相当全面详尽。  然而仔细校核起来,诸红学家与关黄二公所著之书皆与原著描述有所出入。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小说本身的局限性,对于建筑的布局不会平铺直叙地全面描写,且对于当时的建筑特征和布局方法也没有过多的介绍,以致后人绘制的意象图有多种可能性。诸位红学家所绘之图只是抽象地表现了各个建筑之间的位置关系,缺少了精确的数据和尺寸,以及建筑群体之间的空间序列。关黄二公则有相当深厚的建筑学专业的知识,所著之书和所绘之图都很是详尽具体。只是二人所绘之图也是各有千秋。  本文在众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对比,主要研究关黄二公的书与《红楼梦》原文作对比,加之本人在建筑学及园林规划方面的修养,从宏观规划入手,分析明末清初的建筑及园林特征,找到当时建筑与园林的共点与特点,并与曹雪芹的《红楼梦》找到共通之处,将小说里面的建筑与园林和现实中的建筑与园林结合起来,还原贾府及大观园的院落空间布局,并绘制出简易平面示意图,供红学研究者及《红楼梦》爱好者参考对照,使之对贾府及大观园的空间布局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容易感受原文诗情画意的生活场景。  另外,笔者将大观园与同一时期的南北名园作对比分析,在文中提出新的园林建筑类型:归省园林,对大观园的共性和特殊性作一归纳总结,作为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供读者参考讨论。
其他文献
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技术是为提高居室热舒适度和减少建筑能耗服务的,采暖(空调)的运行模式和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两个关键要素。而当前国家标准规范中忽视夏热冬冷地区的特殊气候
保障性住房是在我国住房供应制度改革,实行住房商品化的背景下,国家为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权益、改善其居住条件而推行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从1988年提出至今,我国的
本文以展示空间为母体,对空间中的场景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文章从人物活动及其心理状态和文化特征两个方面探讨了这个问题。以引入场景对展示空间的意义着手,分别论叙了场景的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各地兴起建设步行商业街的热潮,建设了一大批面貌相似的商业街。许多城市在经济利益驱使下的盲目开发,由于在策划及设计、建设、管理过程中的失
河北省目前已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在各省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拥有量中排第三位,省级“重点文保单位”有670处,在其中很多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我国乃至
浦东的东西发展轴线,在历次城市总体规划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设想。1999年的《上海市总体规划》更是明确了西起虹桥机场,东至浦东国际机场,长约45公里的城市发展轴线是连接“城市中
大遗址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其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的价值都是巨大的。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大遗址保护的内容,大遗址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保护规划成果是
生态设计的本质是对资源和环境的关注,是一种整体的自然观和环境观。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与人类的发展呈现同步上升的态势。只有尽可能地吸收传统建筑中适应地域气候的思想
在当代中国建筑领域的研究中,大多集中于建筑本体领域,比较缺乏与其他学科视野保持交叉的研究工作。为了深化对建筑生产过程以及设计实践的认识,我们需要更多紧密联系政治经济和建筑问题的分析性研究工作。因此,本研究虽然选取建筑设计机构作为研究对象,但不仅仅局限于对于机构本身的关注,而是将机构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环境、建筑文化观念和建筑技术演变关联起来,作为整体进行考虑。在更为宏观的视野之下,采用史料整理、文献研
学位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的建设量急剧增加,同时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重也在逐步增大。如此发展,能源供应与社会发展矛盾加剧,会引起全社会的资源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