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信贷供给的扰动对宏观经济会有重大影响。20 世纪 30 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中,信贷供给的中断就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其后,一系列的金融危机,如美国 1987 年的股市崩盘之后的信贷紧缩问题、1991年的新英格兰银行倒闭以及俄罗斯 90 年代的流动性困境,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信贷可获性以及信贷配给的重要性。 但是,传统的经济分析很少关注银行及信贷市场。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以及阿罗-德布鲁的世界里,银行是没有用的。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在完全信息和零交易费用的前提下,利率的变动会自动调整信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使市场自动处于均衡状态。如果需求大于供给,那么利率会升高使得需求减少或供给增加,直到在供求相等的地方出现新的均衡并形成新均衡价格。如果有信贷配给,那只是经济体受到外部冲击而带来的信贷市场的短暂失衡或者是政府管制造成的长期性失衡。但是,一系列的金融危机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信贷市场上发挥作用的不仅仅是利率,非价格机制也会对信贷市场的均衡起重要作用。20 世纪 60 年代逐渐兴起的信息经济学也在冲击传统经济学的完全信息假设。在这些条件下,一批新凯恩斯主义学者在信息不对称假设条件下坚持发展了凯恩斯主义的非市场出清假说,逐步形成了信贷市场的信贷配给理论。信贷配给理论否定了传统经济学关于信贷市场均衡的观点,同时肯定了银行在发展中的作用:在信贷市场上,利率的调整往往并不能使信贷市场自动达到均衡,信贷市场的均衡是以均衡信贷配给为特征的;同时,银行的作用也并不仅仅局限于新古典模型中的货币供给者身份,银行行为的变化引起的信贷可获性的改变对投资、消费有重要的影响。 目前,信贷配给理论所赋予的更加现实的思想越来越受到欢迎。信贷配给理论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对那些没有成熟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家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特别的,对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的国家而言,其意义将更加重要。在我国,从政府对商业银2行的信贷指令性计划到现在的逐渐放松管制,我国的信贷市场经历了以政府管制为特征的非均衡信贷配给向以竞争性市场为特征的均衡信贷配给逐渐转变的过程。这一时期信贷市场上配给的情况是较复杂的,既有非均衡信贷配给的痕迹又有均衡信贷配给的一些特征,这就使得深入的研究信贷配给理论显得很有必要。有鉴于此,本文在大量占有国外文献的基础上对信贷配给理论的形成与目前的发展作了整理,以期能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信贷配给理论。二、本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信贷配给理论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研究信贷配给的成因,即信贷配给理论的微观基础;另一方面则是研究信贷配给现象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过去,政府对信贷市场的管制是造成信贷配给的一个主要因素。现在,随着政府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信贷配给理论更多的是研究那些使得理性的、非强迫的贷款人将贷款利率维持在市场出清水平之下的内在原因。信贷配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则主要研究信贷配给现象对投资、消费以及货币政策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围绕这两部分展开的。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是如下安排的:首先是一个简短的引言。在引言里,通过对信贷配给现象和传统经济分析的讨论引出信贷配给理论。然后,引言指出了信贷配给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它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意义。第一章是信贷配给理论概述。信贷配给的概念是很混乱的。因此,这一章首先对信贷配给的概念做了界定,重点区分了均衡信贷配给与非均衡信贷配给、红线注销与纯粹信贷配给这几个基本的概念。然后,这一章对信贷配给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分两个部分做了一个纵向的梳理。在微观方面,从最先涉及信贷配给现象的亚当·斯密、凯恩斯到基于市场不完全性的信贷配给研究,从 Stiglitz 和 Weiss 集大成的不对称信息假设下的信贷配给理论到目前信贷配给理论发展状况,这一章都做了一个简要的介绍。在宏观方面,这一章着重描述了“信贷观点”的产生、发展过程。 第二章主要讲述经济学家对信贷配给现象的解释。首先,这一章讲述了银行预期收益曲线和背弯的信贷供给曲线。银行预期收益函数3并非利率的单增函数,这一特性解释了为什么贷款人会在面对超额需求时采用配给措施而并不提高利率。接下来,这一章主要探索导致银行预期收益并非利率单增函数的原因,亦即信贷配给的原因。这一部分是经济学家研究得较多也较深入得部分。在简要回顾了早期建立在市场不完全基础上的信贷配给原因的探讨之后,本文重点讲述了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导致信贷配给的因素,包括逆向选择、道德危机、监督成本等。另外,这一章还介绍了关于信贷配给理论微观基础方面目前的发展情况,包括不对称预期、信贷合约的执行问题以及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并存情况下的信贷配给问题。第三章是信贷配给理论微观基础的一些深入问题,包括抵押、客户关系以及小额信贷。抵押要求是银行运用得较多的一种配给手段。抵押对银行是有用的,但却并不一定是必须的,这一点在小额信贷活动中可以很轻易地看出来。小额信贷是目前较流行的一种信贷扶贫模式,它的很多做法都与商业银行相差很大(如贷款对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