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加入WTO十余年之后,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之下,也是为了遵守当年入世的承诺,中国政府于2012年2月与美国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中国每年将增加进口14部美国大片,以IMAX和3D电影为主;美国电影票房分账比例从目前的13%提高到25%,以及梦工厂在华建合资企业。
这项协议为美国目前略显颓势的电影产业打开了新的市场,创造了新的贸易机会。却使中国的国产电影面临着更大的冲击。
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头戏,在中国的发展却并不顺利。经历了十年文化浩劫以及计划经济的中国电影,几乎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有所发展。在众多电影人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电影从计划经济下的单一的主旋律电影发展出多种类型,并且一度产生了大导演、大制作、高票房的中国大片。表面看来中国电影院线发展迅速,中国电影票房连年上升并于2011年高达131亿元人民币,中国已然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电影市场,但是中国国产电影缺乏内涵、管理混乱、亏损严重的弊病也逐渐浮出水面。
2012年中美电影新政的实施,使得中国电影的革新迫在眉睫。否则中国的国产电影就很有可能像中国香港及台湾电影一样名存实亡。关于中国电影应该怎样改革,十几年来众说纷纭。但是相关的政策、法规出台的却相当缓慢。
笔者作为西部电影集团的职工子弟,从小耳濡目染,对电影文化非常着迷。大学毕业之后也选择了进入电影产业工作,现供职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下属子公司。曾亲历中美合拍影片的谈判、立项与审批过程;并与好莱坞著名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创立的韦恩斯坦公司、美国LOBE & LOBE律师事务所、美国Gipson Hoffman & Pancione律师事务所等好莱坞电影人或公司就合拍事宜进行沟通、协商。
在工作的过程中,笔者对中国电影改革及其中的弊端深有体会。面对目前中国电影的困境,笔者经过认真、长期的思考,并参考业内人士的建议及意见,对如何提高中国电影的国际竞争力,挽回长期电影贸易逆差的局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些建议并非如多数媒体上呼吁的空虚口号,而是从国家法制、产业体制、金融机制、市场调节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虽然整个电影产业的革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许多部门的协调、许多业内人士的努力,但是笔者相信在中国国际地位逐渐提高的大环境、大背景之下,有着内地与台湾、香港和澳门众多电影人的思考和努力,中国的国产电影必将能够渡过这段艰难时刻,破茧化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