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光通信系统捕获及跟瞄性能地面验证与测试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h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卫星激光通信端机在研制成功以后,需要在地面经过种种严格的测试,特别是要对PAT性能进行测试。因此在研究卫星端机系统的同时,更需要研究精密的地面测试系统。但是目前存在的地面测试系统均不能实现卫星端机整机近距离点对点的直接对准测试,在国内,对于卫星端机PAT性能,只是实现了在某一方面功能参数的单机测试,因此需要研究能对卫星端机整机PAT性能进行测试的地面测试系统。同时,建立完整的卫星通信端机捕获及跟踪理论模型,以便对卫星端机的在轨性能进行正确、有效的预测,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空间光通信系统捕获及跟瞄性能地面验证与测试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⑴设计了一套卫星激光系统捕获、跟踪及通信性能地面测试系统,并对其中的总控子系统进行了仔细的设计,包括硬件实现及软件实现,并论证了总控子系统的可行性。   ⑵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面测试系统方案:双卫星端机的离散式互测地面测试系统方案,该测试方案可以在地面近距离处,实现两个卫星端机捕获及跟踪性能的直接对接测试,其测试情形更接近于在轨情况。从理论模型上对该离散式互测地面测试系统方案的可行性和正确性进行了论证。并且设计实现了该方案中的光束均匀化模块,为该模块搭建了实验验证系统,证明了该光束均匀化模块可以很好地对高斯光束均匀化,其输出光的非均匀度在5.5%以下。   ⑶建立了卫星激光通信端机的捕获及跟踪理论模型。特别是对于精跟踪性能,从时域角度,从卫星激光通信端机本身的系统、元件性能等出发,建立了完整的理论模型。针对影响端机捕获及跟踪性能的主要参数,利用MATLAB进行仿真计算,给出了关键参数对捕获及跟踪性能的影响。同时给出了该理论模型与实际地面测试数据相结合,推测卫星端机在轨性能的方法。这些理论模型为地面测试系统的设计、未来光通信系统在轨性能的预测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自旋电子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兴起,使得磁性半导体材料(DMS)的研究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此类材料兼有半导体和磁性材料的特点,并在晶体结构、电学、磁学性质等方面表现
近地面大气温度梯度的测量是研究地气间区域水热通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温度梯度结合显热通量可计算出大气湍流扩散系数,进而得到地气间的热交换系数。折射法温度梯度测量的基本原
MAX+PLUSⅡ是altera公司推出的第三代开发工具软件,该软件提供了灵活、高效的界面,设计者无需精通器件内部的复杂结构,只需用自己熟悉的设计输入工具(原理图、波形图和硬件描
团簇物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团簇的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了解团簇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弄清不同大小的团簇如何由原子、分子逐步演化而成,以及随着这种演化,团簇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β-La2-xLxMo2O9(L=Gd,Sm,Nd and Bi)和β-La2Mo2-yMyO9(M=Cr,W)的结构性质和相稳定性。键价加和理论(bondvalences sums)能够有效表征原子与其近
紫外辐射对机体表皮细胞的DNA具有损害作用。紫外辐射引起DNA损伤的产物以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s)和6—4光产物(6—4PPs)为主,这种光诱导损伤使DNA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从而阻碍了
纳米材料具有反应活性高、有利于电荷传输等优点,当把其应用于锂电池电极材料时,表现出了异常优越的电化学性能,从而引起了人们更加广泛的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组成、形貌、结构等在锂电池电极材料及其它器件中的应用也逐渐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综合国内外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水热法成功的制备出了几种新型一维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阵列,并将这几种材料运用于锂
基于双包层掺杂光纤和大功率半导体泵浦的高功率光纤激光器(HPFL)具有转换效率高、光束质量好等优点,是高功率固体激光器件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当今高功率激光技术领域的研究热
随着核磁共振(NMR)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对NMR波谱仪的需求数量也日益增长,但波谱仪至今仍主要依靠进口,其购买费用和维护成本之高令众多科研单位望而却步。因此,自主研制NMR波谱
植物的光合作用、臭氧层的形成和保持、视觉过程等都与分子电子激发态的能量转移有关。分子吸收紫外光子跃迁至电子激发态,它会自发地或借助外界因素耗散自身携带的能量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