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人多、地少,山地多、耕地少,是我国社会与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矛盾。为了拓展生存空间、获取更多的资源,山地的开发利用势在必行,然而山地环境的复杂性、不稳定性、生态的脆弱性,对人类的活动提出了比平原更多的限制。随着山地开发的深入,山地资源的消耗不断加大,山地环境所承受的压力也不断加大,为了山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理论跟进迫在眉睫。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说我国当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难点在农村,那么农村发展难中之难就在山区农村。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黄土高原沟壑地区传统山地农村聚落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是聚落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外在表征,要对聚落全方位、多层次地分析,始终不能脱离对其空间形态的梳理。本文通过对典型黄土高原沟壑区村落师家淘空间形态的研究,对其朴素的生态人居环境理念及对山地环境具有良好适应性的形态特征进行挖掘,结合当代人的生活需求,站在生态安全的视野下,探索适合当代人类居住的新山地农村聚落的营建模式。
新山地农村营建模式探讨,是本文的研究的重点。
通过对传统山地农村聚落的困境及其原因分析,应对新时期的时代特点,得出产业结构调整是黄土高原沟壑地区山地农村聚落发展的有效途径。
站在生态安全视野下,通过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的分析得出,生态农业是黄土高原沟壑地区集生态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适宜性发展产业,提出在生态农业为主导产业下的聚落各系统适应性模式。
1.产业模式:提出突出窑居生态特色的“四位一体”窑院内部循环模式与窑居文化+果业文化的农业---旅游业的外部循环模式;
2.环境卫生规划:建立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建立管理制度,加强环卫管理,提高居民环卫意识;
3.道路系统模式:多级立体道路交通体系;
4.排水系统模式:铺设污水管,建立雨水收集和污水处理设施,实现能源有效利用;
5.给水系统模式:采用集中管网供应,给水管网采用树枝状方式布置;
6.消防系统模式:增强防火意识,提高自救能力;结合雨水收集及污水排放等设施的建设,建设消防管网。
7.能源利用模式: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