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是从总体上控制大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从根本上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它从其目的出发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为解决现有空气质量超标问题,确定较公平合理的污染物削减方案,称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总量控制;另一种是通过对未来排放量进行预测从而对环境容量的利用做出预先安排,称为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规划。 目前比较流行的总量控制方法均围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总量控制展开,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因为它们并未做到防污染于未然,所以这些方法都不尽完善。而由于大气环境系统的复杂性,迄今为止对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规划方法的研究很少。因此对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规划,尤其是对大气污染物总量预测方法的深入研究十分必要,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引入灰色理论预测大气总量,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大连市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规划。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探讨大气污染物总量预测方法的本质与内涵,分析各类现行预测方法的弊端和局限性。首次引入新陈代谢GM(1,1)法研究大气总量预测问题,建立大气污染物总量预测模型。 (2) 在大气总量预测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改进A值法,建立了基于灰色理论的大气总量预测规划方案;在大气总量预测规划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总量分配方法,构建了大气总量分配削减方案。将两方案结合,最终建立了大气总量控制规划。 以大气总量预测为基础建立的区域大气总量控制规划,分为城市和污染源两个层次。大气总量预测规划方案属于城市层次,它可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提供大气环境总量参考数据,使其实施相应的管理政策来改善环境质量。大气总量分配削减方案属于污染源层次,它可为各个(类)污染源提供经优化的未来总量分配方案,使其采取相应的措施削减排放量。两个方案联合即构成城市大气总量控制规划,它可以通过对未来排放量的预测而对未来环境容量的利用做出预先安排。 为说明规划的有效性,本文以大连为案例详细阐明了总量控制规划制定的全过程。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控制规划科学合理,预测情况与实际情况亦大致相符,并且可操作性强,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