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异丙托溴铵作为抗胆碱药的一种,能够抑制鼻腔内的副交感神经纤维,临床上,可用来控制变应性鼻炎的鼻部症状的发作。关于异丙托溴铵在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同时,能否对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产生影响,这方面国内外鲜有报道。本实验通过构建AR动物模型,探讨抗胆碱药对AR动物模型鼻腔局部免疫环境的影响,为抗胆碱药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32只5-6周龄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16只用于变应性鼻炎模型的建立,另16只用于对照。致敏方法:采用经典的OVA致敏法构建变应性鼻炎模型,分别在第0天、第5天通过腹腔注射予以基础致敏,再从第12天起用OVA进行连续7天的滴鼻激发,之后再次使用OVA予以间天长期缓慢滴鼻刺激10周,其余各组使用生理盐水代替。整个建模过程长达4月余,以模拟变应性鼻炎发病的慢性过程。11只小鼠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5只)和模型治疗组(6只),对照组也分为对照空白组(8只),对照治疗组(8只)。模型治疗组和对照治疗组小鼠即开始予以3mg/ml异丙托溴铵201μl每侧鼻腔滴鼻治疗,持续给药4周,同时模型组与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异丙托溴铵滴鼻,在治疗期间,模型治疗组和模型组均继续予以3%OVA溶液10μ1每侧鼻腔间天滴鼻刺激。治疗结束后,取小鼠鼻粘膜,通过HE染色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对比。由于小鼠死亡等原因,最后用于分析的样本数分别为对照组5只,模型组3只,模型治疗组5只,对照治疗组5只。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IL-4、IL-17、IFN-γ、Foxp3蛋白含量,同时还用RT-PCR法检测IL-4、IL-17mRNA含量。结果:治疗前,模型治疗组、模型组行为评分均达到或超过变应性鼻炎模型评分标准,建模成功。治疗后,模型治疗组行为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在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中,鼻粘膜IL-4及IL-17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IFN-γ和Foxp3蛋白表达也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性鼻炎模型经异丙托溴铵局部治疗后,IL-4表达有显著下降(P<0.05),而Foxp3表达有升高趋势,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IFN-γ及IL-17细胞因子表达没有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经异丙托溴铵治疗后,鼻粘膜局部的IL-4、IL-17、Foxp3的表达有升高趋势。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变应性鼻炎小鼠的IL-4及IL-17的mRNA表达有升高(p<0.05),经异丙托溴铵治疗后,IL-4表达有下降趋势(p<0.05),与Western blot结果一致;而IL-17表达也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1)通过蛋白质杂交及定量RT-PCR分析显示,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的鼻粘膜中存在Th2细胞优势为主的免疫失衡,同时IL-17表达也显著升高。2)异丙托溴铵在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的同时,能降低鼻粘膜中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并增强Treg细胞的Foxp3的产生,但没有改变IL-17及IFN-γ的表达。3)长期使用异丙托溴铵可能对正常小鼠鼻粘膜产生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如细胞因子IL-4, IL-17, Foxp3呈现表达升高的反应。图9幅,表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