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区域主义视角下的《还乡》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z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英国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的一位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在小说、诗歌创作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哈代小说创作独具特色,多以"威塞克斯"乡村为统一背景,其中的环境及人物都极具地方特色。《还乡》是哈代"性格与环境"系列小说代表之一,小说集中体现了艾格顿荒原鲜明的乡土或地域色彩。本文将从生物区域主义视角重新解读哈代小说《还乡》,旨在生物区域主义指导下剖析小说中荒原居民与当地环境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本文总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引论部分,包括托马斯哈代及其作品介绍,文献综述,论文理论基础—生物区域主义及哈代的生物区域思想和论文框架。第一章主要探讨小说中艾格顿荒原上所体现的生物区域主义特征。艾格顿荒原作为一个真实的存在,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性的自然环境特征。第二章详细论述了小说中与艾格顿荒原和谐共生的因素:质朴的荒原居民及他们之间纯洁﹑真诚的爱情。生物区域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强调人与其栖居地之间的和谐相处。荒原上的居民依据荒原所提供的自然资源而谋生,他们淳朴的品格,乐善好施的行为及他们之间质朴的爱情形成于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第三章论述小说中与荒原背道而驰的因素:男主角克林﹑女主角尤太莎与荒原之间的冲突及他们之间不真诚的爱情。生物区域主义强调生活在特定地区的居民必须对这个地区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的存在,并伴随着对此地的认知及想要丰富此生物区域的意愿。强调住在此地的人们应以一种丰富该处的方式使得当地的自然生态地方不消失。小说中克林虽然生于荒原但却不满于荒原的现状且致力于改造荒原;尤太莎不安于荒原的贫瘠与无趣竭力于逃离荒原;克林与尤太莎之间功利性及虚幻的爱情及最终破碎的婚姻。他们与荒原之间的冲突源于他们对荒原的不认同观念。第四章论述了再次栖居于艾格顿荒原以解决人与自然的冲突。包括尤太莎在自然中的自我救赎﹑克林在自然中的自我回归及托马沁在自然中的力量蓄积。生物区域主义中的再栖居原则为人与其生物区域之间的疏离与矛盾提供了解决途径。
其他文献
齐梁时期寒士文人开始成为政坛的重要力量。寒士文人不仅在政治上突破了高门士族的藩篱,政治地位不断提升,而且在文化上也开始打破高门士族对文化的垄断。寒士文人政治和文化
对游泳运动员培养来说,速度至上是其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影响要素。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只重视培养运动员的游泳姿势以及反映速度等,忽视了对“速度感”这一基本感知的培养
写作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一直是个难题。审题、立意、构思、表达等各种要素的综合运用,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而构思又是学生写好作文最关键的一步。那么,写作之前,应如何巧妙而富有
在中国文学史上,知识分子形象一直以来都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作为集文化、信仰、精神于一体的人类社会精英群体,人类生活的思想意识形态共同改变和创造着。同时,他们
本文所说的音乐诗是指描写音乐的诗歌,或描摹乐声,或描音乐器,或刻画乐师,或通过音乐来释放情感。袁行霈认为:“诗与乐,向来关系密切,而这种关系,在唐代更加发展。”①有人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二胎时代的到来,智能穿戴逐渐在儿童消费中的比例逐渐加大。作者分别对智能定位、智能监测、智能交互、智能材料四个大类的儿童智能穿戴的发展情况进行了
台湾著名作家黄春明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踏入文坛以来,一直以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现实主义精神紧密地关注社会焦点,孜孜不倦地创作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作品。当我们深入审视这些作
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快速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方法,建立了根据番茄叶片颜色特征确定其叶绿素含量的一元二次拟合模型。在计算机视觉图像采集系统中采集番茄叶片图像,利用MATLAB图
中甸刺玫(Rosa praelucens Byhouwer)和川滇蔷薇(R.soulieana Crép.)是中国西南横断山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蔷薇属植物。对二者进行花形态观测、访花昆虫观察和控制性人工授
近几年来,对称呼语的翻译研究和《红楼梦》的研究都有很多,但是以称呼语为语料进行《红楼梦》译本对比的系统性研究并不多。本文以前八十回王熙凤话语中的称呼语翻译为语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