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脆弱与冲击”银行危机解释模式,认为银行危机是在银行体系累积的脆弱性不能抵御外来冲击时产生的,接着分析了银行业脆弱性的根源和可能面临的外部冲击,并指出了“脆弱与冲击”模式的政策含义。 作者运用“脆弱与冲击”模式详细分析了1995~1996年墨西哥银行危机的前因后果。在银行监管体制存在严重缺陷的情况下,墨西哥过早地实施了金融自由化政策。银行的快速私有化过程存在弊端,新的银行所有者和管理层并不具备任职资格。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银行监管状况也未获实质性改善。面对金融自由化和经济改革带来的发展机遇,银行信贷业务过度扩张,形成“贷款热潮”,结果造成了银行资产质量的下降和银行业脆弱性的积聚。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给银行业造成巨大冲击。脆弱的银行业无法抵御货币贬值、利率和通货膨胀上升、资本外逃、经济增长率和资产价格下降等因素造成的冲击,濒临崩溃边缘。政府实施的银行拯救计划使银行业岌岌可危的形势在1996年基本获得控制。 墨西哥银行危机印证了“脆弱与冲击”银行危机解释模式的政策含义:发展中国家应针对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改革措施;银行业的脆弱性对经济改革政策的选择、实施时机和实施效果均会产生重要影响;应根据宏观经济波动程度,确定适当的银行审慎监管指标水平;建立有效的存款保险制度;应监督银行信贷的扩张速度,在必要时通过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来限制银行的信贷扩张。 从这次银行危机中我们主要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如果公共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那么银行审慎监管的效率会降低。第二,固定汇率制度的可持续性与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一方面,脆弱的银行体系限制了政府捍卫固定汇率制度的能力;另一方面,固定汇率制度增加了银行体系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