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讽微博民主:精英与草根的分野——以新浪微博为例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ylod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主一词,在当代的语境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的指称。用约翰·邓恩的话来讲,在更为广泛的涵义上,它代表了一种理念甚或一种生活方式。然而,即使为人人所熟知,在某些情况下,民主的要求仍旧不费吹灰之力就被禁言、被威胁进而被扼杀;而经由充当意见领袖的知识分子之宣讲,它又被慷慨高歌而得到咏赞。在被扼杀和被咏赞的并存或往复中,作为观者和听众的绝大多数人却只会沉默或干嚎。  自克里斯提尼偶然或刻意的政治改革以来,民主在人类政治思想的发展轨迹中趔趄不断。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的出现往往伴随着糟糕的修饰甚至是激亢的谩骂。而媒介由于其天然中介性被裹挟到这一进程中,承担了民主成长的不可承受之重:一个崇尚自由民主的城邦在煽动者的言辞专制下集体判决一位无辜智者死刑;而羊皮纸卷则成为教会圭臬和知识符号的同时也记录了宗教哲学的独裁和垄断;至启蒙运动,自由、平等和博爱被印刷品热情讴歌,排字版中依旧没有民主一词的字母组合;当美利坚始将自己作为民主的试验场,法兰西上空飘扬的马赛曲和巴黎街道上凌乱的传单再次为民主涂上一抹血色。终于,经过长足的发展之后,美国式民主终于能够借助广播和电视从而在大众那里具象化,而在熊彼特那里它依旧是政治团队之间为了人民的选票以及随后而来的统治权力而进行的斗争。在民主落魄并成长的时代里,掌握舆论的领袖总是权力的最终归宿。  今天的民主,貌似是作为镇痛剂的一味政治处方,在政治上放之四海而皆准,历之千秋而长宜,其驾驭着互联网这一新兴的后现代媒介,祭起“自由”、“平等”之大旗,借助西方强大的政治经济力量,欲使“民主”行之寰宇之内。而实际上,直接民主之理念随着古希腊城邦的倾覆而湮灭以来,即难以复生。取而代之的代议制民主早已改头换面,掩盖在其光鲜外表下的早已不是“自由”与“平等”,而是言辞专制与利己主义。  数字乐观主义者透过互联网看到了直接民主复苏的星火。在国内,微博的诞生迎合了时代饥渴的需求,其影响力在几年之内呈病毒式地增长。较低的经济和技术门槛使得微博拥有其他媒介未曾有过的接近性和可参与性。而其特有的转播方式的确使得“人人皆可言说”成为可能。因此,秉持传统的“自由”与“平等”的理念,微博民主被赋予众望,并成为轰轰烈烈的微博问政的关键词之一。草根大众欣喜于从未体味过的“表达自由”,娱乐明星得以开辟自己另一星途,而知识分子则以担当时代使命为宣言,亦投入这一洪流,开拓公共空间。  揭开对微博民主的赞美甚嚣尘上,对去中心化与话语权重置高声欢呼的蔚为大观之表象,掩盖在其下的是另一番盘根错节的景象:权力和利益相互交织,在既有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不平等现状下,舆论领袖在微博中的精英地位非但没有遭到去中心化解构,反而得到加强;微博场域中精英与草根的差距鸿沟非但没有被填补,反而得到扩大;贫富和阶层差距的拉大导致民粹的呼声喷薄欲出,而表达渠道的缺乏致使微博成为普通人于无奈中求发言的不二选择。在嘈杂的网络环境中,微博以塑造舆论事件为手段,某种程度上为民众提供了暂时的意愿表达途径,其引发的连续反应甚或能够满足某些特定诉求,达成良性的公共意愿。然而政治的介入和源自商业的天然属性已然昭示了微博作为单纯民主工具的虚伪和狭隘,在政治和商业的双重压力下,精英与草根渐趋分野之势将对微博标榜的民主话语进行祛魅和嘲讽。
其他文献
典型人物报道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报道模式。受历史条件影响,其宣传色彩浓重。如今,面对更为理性的受众,典型人物报道要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央视《讲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踏上“智能革命”的征程,这一次的技术革命突破以往的机械禁锢,开始向着人类智慧的边缘迈进。人工智能已走进新闻业界的真实应用场景,自动化新闻生产、个性化新闻推送和全景化新闻报道与商业模式紧密结合,开始在产业界发挥意想不到的价值。在技术与思维变革的双重博弈中,传媒产业图景得以重构,挑战与机遇并存。本文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应用现状,着重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伦理的挑战
学位
期刊
新媒体,作为近年来最为火爆的研究内容,被无数中外学者们反复进行了研究和注释。无数的定义不仅仅让新媒体是什么这个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更让新媒体背后带来的社会,个人心理以
近年来,新媒体迅速发展,微博异军突起,在传递商品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对企业营销方式带来了重大影响。本文就企业的微博营销展开调查与研究,分析总结企业应如何
期刊
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是中国最大的电视海外传播平台,《中国新闻》是这个海外传播平台上一档大型的、权威的新闻综合栏目。它自1992年开播,至今已过二十年。曾历经多次改
很多年过去了,终于有一个人让我们的向日葵复活了。    我在初春里走入许江租来的画室,某种强烈的气息迎面而来,瞬间笼罩了我的身心。我心想,是油彩的气息吗?可能是。我的感受是气息在那一刻出现了形象,仿佛是一堵沉默的高墙,或者是一排无声的巨浪。整整一个下午,我和许江说话之时,总是忍不住暗暗猜测这是什么气息?我看看四周的白墙和脚下黑色的水泥地,有一些不久前粉刷过的迹象,我问许江:“是油漆的气味,还是油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