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居住建筑采光反射增量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uoq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地城市因土地资源有限、容积率高等原因导致高密度居住区的出现,在这种高密度居住区里,很多复合型建筑单体的房间采光不足,有的房间终年不见日光,凹槽内的房间在白天也要开灯,严重影响了住户的身心健康。房间采光量主要是由天空直射光、室外物体反射光、室内表面反射光组成的,天空直射光对房间采光量影响主要是由居住区所在的光气候特征和房间采光口的大小和位置决定的,室外物体反射光主要是由临近建筑单体和地面等反射提供的,室内表面反射光和室内墙面大小、墙面材料光反射特性等有关。通过对山地居住建筑的实地调研,从增加房间采光的角度,即室外物体反射光,分析影响房间反射采光各种因素,主要归结为:外墙饰面材料光反射特性、建筑群体规划布置,建筑单体户型平面。本文以山地城市居住区反射采光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为:  实地调研重庆居住区内房间在采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从增加房间反射采光的角度,分析山地建筑规范对房间采光的影响,总结各种平面布置方式与房间采光的关系。  对光环境和材料光反射特性等基础理论的研究,总结不同外墙饰面材料的反射比与光气候、建筑采光的关系,并通过实验测试数据验证材料的反射规律。  通过对居住区光环境构成分析,总结各种构成因素对房间采光的影响。  实验室模拟不同外墙饰面材料、建筑群体布置、建筑单体对增加房间采光的影响,为居住区规划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对建筑凹槽外立面材料研究,分析不同外墙材料对房间采光的影响。  在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外墙饰面材料的选用、居住区群体布置、建筑单体的选用角度,提出增加房间反射采光的方法和建议。  此课题是重庆市科技攻关的“山地城镇建设光环境与节能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支助项目。
其他文献
伴随全球化发展,交通对于经济社会活动交流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在速度成为出行最主要价值取向的情况下,高速铁路以其快速、安全、舒适的特点成为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而高速
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措施。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丰富,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等等众多领域。然而,各种领域的计划、安排最终都必须通过空
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等多方面发展不平衡的根源,使得我国小城镇在实现合理的城镇化进程中难以发挥应有的承
文化是特定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审美方式、思维方式、规范以及其行事方式等;而亚文化是指按照价值体系和社会势力的差异进行划分的区别于主流文化的“子文化”。在日
技术、经济、社会的进步导致了高层建筑的产生与发展。高层建筑给现代化的城市带来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在适应新的时代的需要,为人类创造了更大的经济、社会和城市景观价值的
研究旨在建立认识与分析中国近代大学“传统复兴式”校园形态的理论框架,挖掘中国近代大学“传统复兴式”校园形态的历史成因,归纳梳理其校园建筑形式与规划格局设计的一般性
基于我国老龄化的社会背景,居家养老成为当代社会的首要选择,住区公共空间对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使住区公共空间更适配于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生活
金融网点选址是在对金融企业的各个分支机构的选址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区位条件、服务对象等各个选址要素。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科学的金融网点选址不仅
设计项目为地缝博物馆,基地位于湖北恩施云龙河地缝北部。项目的目的是向游客科普云龙河地缝地貌的相关地质知识。由于基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复杂的地形,首先从对场所认知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