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既关系到我国9亿农村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前,我国在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阶段,“三农”问题的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一五”时期的重要任务。财政投入是城乡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财政支农政策是国家实施对农业支持和保护的主要财政政策,财政支农支出行为直接影响和决定财政政策效果。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财政框架模式已初步建立,及时调整优化财政支农政策,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是财政支农的关键所在。本文从财政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理论分析入手,着重阐述了财政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功能及财政支持对农民增收的必要性。通过对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阶段性变化回顾,分析了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从农民税费负担情况、农业财政投入情况、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情况、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方面和二元的城乡财政政策五方面分析了农民增收的财政性因素。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农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研究了财政如何调整优化支持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提出了我国财政支农问题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对策:从完善农业投入机制、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从加强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基础教育和农业科技研究的支出、加大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加大农村社会保障支出来优化财政支农结构,从创新财政资金动作方式、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充分利用WTO规则调整财政支持方式来创新财政支农体制,从统一城乡税制以减轻农民负担、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涉农税收优惠政策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