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卡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传统金融业务结合电子信息技术于一体的新型金融产品。作为零售银行业务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品,银行卡从其诞生起,就既不是一种简单的金融产品,更不只是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传统上,银行卡产业主要由从事银行卡发行的发卡机构,为银行卡受理特约商户的收单机构,从事跨行信息转接服务的银行卡组织,以及银行卡的两端用户——持卡人和商户组成。从产业组织的角度,现代银行卡理论认为,由以上产业链组成的银行卡产业,是一个典型的双边市场以及拥有网络外部性。通俗的讲,银行卡市场是由银行卡组织这个中介平台,通过直接联系发卡和收单机构,以及适当的定价,使得持卡人和银行卡受理商户形成互动。可以说,双边市场理论至少部分解释了现有的银行卡产业组织模式,从而为了银行卡定价理论研究的重要出发点。根据发改委2013年发布的《关于优化和调整银行卡刷卡手续费的通知》,我国将商户分为三大类、四小类,其中餐娱类费率为1.25%、一般类为0.78%,民生类为0.38%、公益类为0;与此同时,房地产汽车类和批发商户单笔业务交换费封顶为80元和26元;刷卡手续费最终按照7:2:1的比例分配给发卡银行、收单机构和银行卡清算组织。近年来,我国银行卡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现行的银行卡交换费定价机制在促进银行卡消费、改善支付环境的同时也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及缺陷,如借、贷记卡实行同一计价标准逐渐不适应产业发展,不利于推进银行卡产业向纵深发展;现有定价机制没有涉及到网上购物、网络收单业务等网络支付价格机制;各行业间刷卡手续费价差大,容易造成Mcc码的套用等违法行为;刷卡手续费实行封顶收费不利于正常反映发卡银行成本和收益匹配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受到业界以及学术界的关注。因此,在新环境、新条件下,非常有必要对我国银行卡交换费机制进行研究,本文主要选取我国银行卡交换费差异化的定价机制研究,得出相关结论。本文首先基于国内外对银行卡交换费的研究,总结了银行卡产业网络外部性和双边市场的特征以及银行卡交换费定价、差异化定价的理论基础,对比我国现阶段银行卡交换费价格机制和国外银行卡交换费价格机制的形成的异同点,并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的推到验证了银行卡交换费对借记卡和信用卡实行差异化定价的必要性,与此同时,通过中国银联提供的银行卡交易数据建立的实证分析,得出了信用卡交换费比我国现行价格低估、借记卡交换费比我国现行价格高估的结论,并为我国银行卡市场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在这章节,对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主要现状、研究方法进行阐述,同时对国内外关于银行卡交换费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第二章是研究的理论基础。阐明银行卡产业的基本经济特征、银行卡交换费定价的相关理论基础、以及差别定价理论。第三章是阐述了我国银行卡市场的发展现状、特征以及我国现行的银行卡交话费价格机制和缺陷,对比国内外银行卡交换费定价机制的异同点。第四章构建Hottelling银行卡差异化定价模型,通过数学模型推导验证了银行卡交换费对借记卡和信用卡实行差异化定价的必要性,第五章通过中国银联提供的银行卡交易数据建立的实证研究,得出相关结论,并为促进我国银行卡市场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建议。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