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Al活性异种金属焊接界面微观结构及元素扩散的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f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及可再回收利用等优点,成为工程结构材料领域关注的焦点,但焊接过程中易形成脆性相、裂纹、气孔等缺陷,并且还存在热影响区过宽及焊后变形等。因此,焊接问题成为阻碍镁及镁合金应用的关键。 为了推进镁合金的应用,本文采用固相扩散焊和钨极氩弧焊对Mg与Al异种金属进行了焊接试验研究。在接头组织结构观察、分析及接头性能测试的基础上,研究Mg/Al异种金属接头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通过对Mg/Al扩散焊界面微观组织结构和界面附近元素的扩散行为进行分析,寻求界面过渡区的形成与元素扩散之间的规律。 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对Mg/Al异种金属接头焊接区的组织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分析。扩散焊界面过渡区主要由Mg侧过渡层、中间扩散层及Al侧过渡层组成,两过渡层的显微硬度为HM200~350,中间扩散层的显微硬度为HM125~150。扩散焊接头剪切试验结果表明,加热温度在470~490℃,保温时间在60~120min,压力小于0.1MPa,可获得结合良好的Mg/Al扩散焊接头。加热温度475℃时,扩散焊接头界面的最大剪切强度为18.94MPa,约为Al母材强度的40%。TIG焊接头熔合区由熔化结晶区和半熔化结晶区构成,熔化结晶区主要由粗大柱状晶和等轴树枝晶组成,半熔化结晶区主要由未结晶组织和柱状树枝结晶组织组成。 采用电子探针(EPMA)、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对Mg/Al异种金属接头焊接区的形成及微观相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扩散焊界面过渡区中形成的相主要是Mg17Al12、MgAl和Mg2Al3,从Mg侧向Al侧依次由Mg17Al12→MgAl→Mg2Al3构成。Mg17Al12相主要以团块状和弥散形式存在于Mg基体上,弥散分布的Mg17Al12相与密排六方的Mg基体组成多晶环结构。TIG焊接头Mg侧熔合区附近存在Mg17Al12和Mg2Al3相,以及少量的Al4Si相。 Mg/Al扩散焊界面过渡区的形成主要经过四个阶段,其生成相的形成顺序依次为:MgAl→Mg17Al12→Mg2Al3,反应生成物的形成速度为VMg2Al3<VMg17Al12<VMgAl。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MgAl相的生长速度逐渐减小,而Mg2Al3和Mg17Al12相的生长速度逐渐增大,当加热温度480℃时,界面过渡区各新相生长速度为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港口生产特点和港口安全生产管理实际,结合国家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审核规范,提出了港口安全管理体系的框架结构、体系要素及其审核要点.建立港口安全管
以《解密》、《暗算》等作品迅速崛起于文坛,根据其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暗算》,横扫2006年度荧屏,作家麦家其实是我们军转干部队伍中的一员。麦家用他的智慧带我们解密这
结合承受扭转切应力和轴向正应力圆柱体的受力分析,讨论了圆柱螺旋弹簧发生的正应力断裂,纵向以及横向切应力断裂等3种疲劳断裂模式。结果指出,喷丸引入的残余正应力(即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