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蛴螬是金龟总科幼虫的总称,是危害最严重的地下害虫之一。现阶段对蛴螬的防治依然以化学防治为主,其中毒死蜱最为常用,毒死蜱主要剂型为乳油,大量有机溶剂的应用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并且对水生生物高毒,因此,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的研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上问题。迄今为止对于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的配制方法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但对于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在土壤中的释放特性和对环境生物的毒性却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针对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在土壤中的持效性、对环境生物的毒性及对防治花生田蛴螬的施药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以乳油为对照测定了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对斑马鱼、鹌鹑、家蚕、蜜蜂等环境生物的毒性。结果表明,96h后,毒死蜱乳油对斑马鱼的毒性为微囊悬浮剂的69.55倍,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对斑马鱼的毒性表现为低毒;对鹌鹑的毒性试验中,毒死蜱乳油对鹌鹑的LD50为7.45 mg·kg-1,表现为高毒,而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对鹌鹑的LD50为56.97 mg·kg-1,表现为中毒;采用食下毒叶法对2-4龄家蚕进行了毒性试验,24h后,毒死蜱乳油和微胶囊对家蚕的LC50值相近,但是48h后,毒死蜱乳油对家蚕的毒性明显高于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家蚕幼虫在药膜上爬行1 min、10 min、30 min与60 min后,毒死蜱乳油对3龄家蚕幼虫的LD50值(48 h,25℃)分别为:3.18、0.68、0.41与0.38μg·cm-2,而微囊悬浮剂LD50值分别为:6.92、1.58、1.18与0.48μg·cm-2;毒死蜱乳油和微囊悬浮剂对蜜蜂48 h的LC50分别为0.53 mg·L-1和2.32 mg·L-1。上述结果表明,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对四种环境生物的安全性明显高于乳油。2.以毒死蜱乳油为对照,以暗黑鳃金龟幼虫为生物测定材料,研究了土壤环境因子对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持效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同土壤介质环境、不同含水量条件下,毒死蜱的持效期随土壤含水量的提高而缩短,并且土壤含水量越高,微胶囊中有效成分释放越慢;土壤中其他影响因子相同的条件下,土壤温度越高,毒死蜱的持效期越短;土壤中泥炭对毒死蜱的吸附作用,使毒死蜱对蛴螬的初始毒力降低,同时延长了毒死蜱在土壤中的持效期。3.以毒死蜱乳油、颗粒剂为对照,比较了毒死蜱脲醛树脂微胶囊、毒死蜱聚氨酯微胶囊在土壤中的消解动动态规律,结果表明:四种剂型毒死蜱在土壤中消解动态均遵循一级动力学特征。不同剂型毒死蜱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顺序为40%毒死蜱EC≈30%毒死蜱脲醛树脂CS>10%毒死蜱GR>30%毒死蜱聚氨酯CS。4.以毒死蜱乳油、颗粒剂为对照,研究了毒死蜱脲醛树脂微胶囊、毒死蜱聚氨酯微胶囊在不同的施药方式上对花生田蛴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的施药方式上,以拌种+灌根这种方式对蛴螬的防治效果最好;采用相同施药方式,以毒死蜱聚氨酯微囊悬浮剂效果最好,脲醛树脂微胶囊次之,但是两者差异不显著,乳油与颗粒剂对蛴螬的防效较微胶囊剂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