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哥特式小说在西方文学史上扮演着独特角色,最早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马修·格雷戈里·刘易斯是英国最著名的哥特式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修道士》是刘易斯19岁时所创作的一部哥特式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与代表作。小说的出版曾引起过轩然大波,至今还未曾离开读者们的视线。由于小说主题包含超自然性,恐怖,伦理与情欲等因素,而被指责是一部违背道德、亵渎神灵的书。虽是一部哥特式小说,但故事却以浪漫与诙谐的形式开头,中间又交织着血性修女的传说,最后结尾令人深思。本论文以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诺斯洛普·弗莱所创立的原型批评理论为基础,从文学是移位的神话,神话的原型意义理论,神话的叙述结构三个方面切入分析《修道士》。通过运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脱去《修道士》这部作品的恐怖外衣,体现刘易斯想表达的一个隐含主题—善与恶。本论文提供了一面镜子,使读者从中对善恶有更好的领悟,没有绝对的善与恶,不要被眼前的利益和欲望所诱惑;并能对现实社会有更深的理解。这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论文的框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入部分,对刘易斯及其作品、国内外研究现状做出系统介绍以及与本文的关系。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介绍弗莱原型批评理论的发展及主要内容,并提出弗莱的三个原型理论知识概念。第三部分为文章主体,包含三章,第二章“文学是移位的神话”在《修道士》中的体现,对应《修道士》中情节和人物在神话中的原型依次分析,体现小说中的善与恶;第三章《修道士》中的神话原型,通过对《修道士》中所对应的神启意象、魔怪意象、类比意象的分析,去揭示善与恶之间的联系。第四章《修道士》中神话的叙述结构,根据四季的叙述结构和U型叙述结构在圣经和《修道士》中的体现,再次宣扬善恶主题,并体现刘易斯对于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最后为结论部分对整篇论文进行总结,重申论点。本论文旨在于通过运用原型批评理论,研究刘易斯如何在《修道士》这一作品进行情节构建,意象刻画,叙述结构,从而揭示小说想要表达的善恶主题,引发读者对于抵制诱惑,人性向善的思考。不仅可以加深学者们对刘易斯及《修道士》的理解,也可以为学者们提供研究的新视野,更值得注意的是,《修道士》更多地关注暴力和教会的虚伪与腐败,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这还可以为以后的学者们能更好的理解十八世纪的英国历史文化渊源提供宝贵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