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遗传改良提高中国对虾的生长、抗病力等经济性状是对虾养殖的主要突破点。形态学标记(Morphological markers)具有易于识别和掌握、简单直观等优点,在遗传研究和品种选育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分子标记突破了表现型的局限性,具有稳定性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信息含量高等特点。微卫星(microsatellite)以其数量多、分布广、多态性丰富、检测快速方便、共显性遗传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构建连锁图谱、个体识别、亲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疾病诊断、基因定位等诸多领域,是最具应用价值的标记技术之一。本论文应用形态标记和微卫星标记对中国对虾遗传选育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形态标记及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中国对虾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借鉴,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测定中国对虾体长、全长、体重、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第一腹节高、第五腹节高、第六腹节长、额剑上刺数目、额剑下刺数目10个指标,计算了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结果表明,头胸甲宽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经显著性分析,剔除与体重多元相关不显著的性状,建立了体长、全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第五腹节高与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此结果表明在中国对虾的选择育种中,体长、全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第五腹节高是对体重进行间接选择的理想的测度选育指标。2.在群体水平上,分析了两类中国对虾各8各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选择5个微卫星标记,对家系鉴定的准确性及其应用价值做了研究。模拟分析表明4个微卫星标记可以鉴定95%的后裔,5个微卫星座位的累积排除率可以达到96%以上。单个养殖家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微卫星标记对家系的鉴定准确率达到92.9%。实测结果表明,在30个可能的父母对,215尾混养后代或在64个可能的父母对,304尾混养后代中,识别率分别达到90.7%和92.4%,证明微卫星标记可以应用于中国对虾的家系鉴定。模拟分析与实际应用的差异及父母与子代间的错配部分原因是由于无效等位基因的出现,基因分型错误也是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