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及镁合金-气体原位氧化/氢化反应机理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so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合金是密度最小的结构材料。既具有高比强度,又有优良的可铸造性能、散热性能、耐冲击性能、消震性能、电磁屏蔽性能、阻尼性能等特点,在交通汽车、航空、航天、火箭、国防军事、化工、生物医药、运动器械和电子产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镁与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镁基材料在冶炼、制备、加工、运输和应用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既具有突出的科学意义,又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然而,由于镁的高活性和技术条件的制约,从原子尺度上观察镁与不同性质气体(氧化性、惰性、还原性)之间的反应过程和相关理论模拟解释至今依然十分缺乏,严重制约了镁合金的扩大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通过球差矫正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原位观察实验与密度泛函理论模拟计算结合的方法,从原子尺度上揭示了纯镁原位氧化与氢化反应过程与机理;阐明了纯镁在二氧化碳气体环境中,在电子辐照下的震荡升华机理;在镁的氢化基础上,提出并研究了含有催化性能金属的镁合金的氢化反应过程与机理以及另外一种含有特殊结构(位错)的镁合金的氢化过程。具体结论如下:本文通过原位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实验观察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单晶Mg的原子尺度氧化过程和机理。研究结果首次证实单晶Mg在初始氧化过程中发生了隔层氧化。DFT计算表明,隔层氧化作用与Mg表面上特殊的八面体吸附位点有关,归因于O原子向亚表面的四面体位点扩散所致。MgO层的向外外延生长和MgO/Mg界面的向内迁移同时发生。而且,MgO/Mg界面的向内迁移速率比MgO层的外延生长速率快约六倍。向内增长与两个界面的迁移相关:(020)MgO||(010)Mg和(200)MgO||(0002)Mg。且(020)MgO||(011—0)Mg界面的平均迁移速率是(200)MgO||(0002)Mg界面的平均迁移速率的两倍,并表现出典型的各向异性氧化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其他镁合金的氧化行为提供指导。本文使用原位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实验方法研究了Mg在CO2气体环境中,在电子束辐照条件下镁的独特相变升华现象。与Mg的氧化现象不同,由于电子辐射和CO2的共同作用,Mg表现出了强烈的升华现象。升华的根本原因与非晶MgCO3的形成和分解有关。在中等电子剂量下,MgCO3相的直接升华导致了纯Mg连续升华。在大量的电子剂量下,无定形的MgCO3的分解在加速Mg的升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引发Mg在CO2气体环境中独特的振荡升华现象。研究表明,振荡的原因源于一阶可逆MgCO3的相变。本文通过原位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实验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方法对Mg的氢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Mg在电镜的真空环境中,无电子束辐照时,很难与残留的O2发生氧化,在电子辐照下会发生氧化,反应由边缘向中心进行。反应产物为小矩形块的岛状MgO;2),Mg在氧含略高(>0.01)的氢气中,在常温下,Mg不与H2发生反应。在电子辐照下,产生大量的位错,反应产物主要为MgO,并含有少量的MgH2;3),Mg在氧含量很低(<0.0001)的氢气中,在常温下,Mg不与H2发生反应,但在电子辐照下发生氢化化反应。通过原位观察氢化过程,检测到两个亚稳态相HCP-MgH0.5和HCP-MgH1。研究结果首次观察到了单晶Mg在初始阶段的独特层间加氢过程。DFT计算表明,隔层加氢主要与Mg表面上的特殊的H原子吸附位点有关。表面上的稳定桥位抑制了相邻位点对于H原子的吸附,从而促成了Mg的独特的隔层氢化反应。对纯镁的氢化过程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储氢镁合金的储氢机理奠定了基础。本文采用原位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实验观测结合密度泛函理论模拟计算的方法,在镁的氧化和氢化研究基础上,以Mg/Mg6Pd合金为代表,研究了含有催化金属的镁合金的氢化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氢气(含少量氧)环境下,氧化反应在调节Mg的相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Mg6Pd作为催化剂的存在下,MgH2化合物易于在Mg/Mg6Pd的界面上形成。但是,由于电镜内及使用的气体中残余氧的存在,MgH2化合物会随着反应时间的继续自发转变为MgO。密度泛函理论模拟计算得到的MgO的形成能与Mg的易氧化性一致。本文采用原位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实验观测了以Mg12Ni Y合金为代表的含有特殊结构(层错)镁合金的氢化反应过程。Mg12Ni Y中具有较高化学活性的Y元素先与氢气反应生成YH2。随后YH2与氢气进一步反应生成YH3,其他产物为Mg2Ni H4与MgH2。研究表明,LPSO结构的Mg12Ni Y在氢化过程中会逐渐破坏LPSO结构,导致样品粉化,与实际储氢反应结果一致。为进一步研究其他特殊结构储氢镁合金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背景介绍: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生活及医疗卫生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现在人类的平均寿命逐年增长,人口的老龄化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发生的问题也愈发增多,许多老年性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明显的增长,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就是其中之一。目前老年人罹患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风险越来越高,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就是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疾病中最为典型的一种。
特种装备在国防科工和社会生产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特种装备的种类十分多样,包括国防装备、工程机械、高端实验器械等,其结构复杂,产品开发周期需经历方案论证、概要与详细设计、加工制造、装配和测试等串行阶段。然而其核心环节中人-机-环境的测试验证是事后验证,导致各环节反复,致使研发成本大量增加,造成产品上市与应用周期延长,因此,对特种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实时仿真能够帮助解决特种装备生产、检测、投入使用
背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数据,乳腺癌是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年度新增人数达到了 230万,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新增发病人数最多的癌症。乳腺癌现在是中国妇女最常见的癌症,是与癌症相关的第六大死亡原因。目前的乳腺癌治疗,是以手术治疗为主,再辅以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的综合治疗。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在包括乳腺癌、结肠癌、肝癌、
老龄化问题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而养老资源不足,更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与压力。利用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提供精准化、全覆盖、高效率的养老服务平台,缓解养老资源不足,并释放宝贵的医疗资源是当务之急。因此,本文聚焦居家养老共享服务平台运营管理及其优化研究,创新性地利用共享经济、双边匹配等理论对于居家养老共享服务及其平台开展研究,并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对于居家养老共享服务平台存在的合理性进行验证。本文
探地雷达因其使用灵活、适应能力强、数据直观、检测精度高等优势,成为公路隧道衬砌结构浅层完整度检测的主要手段。但由于隧道衬砌钢筋对电磁波的吸收作用,致使探地雷达难以探查衬砌背后缺陷病害,严重制约了隧道内部运行状态探查技术发展。因此,本文首先开展了数值仿真模拟,研究了钢筋对探地雷达波传递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开展公路隧道衬砌探地雷达扫描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衬砌钢筋对辨识衬砌背后缺陷雷达信号的影响机制
在航空发动机运行期间,空气中的颗粒不可避免的会粘附在发动机叶片表面,从而造成发动机性能衰退,增加油耗,严重时甚至会影响飞行安全。发动机在翼清洗能够有效的去除叶片表面垢质颗粒,恢复发动机性能。但目前我国对发动机积垢粘附和垢质清洗机理研究不够深入,导致在翼清洗效果不理想。本文对低压压气机叶片的结垢规律、除垢机理、液滴碰撞动力学、清洗流场特性、清洗工艺参数和装备设计等开展了深入研究,为提升航空发动机在翼
AISI420马氏体不锈钢和5140合金钢是目前加工制造航天飞行器中的机构或结构最常用的金属材料。当航天飞行器在空间服役过程中,通常,绝大部分航天机构部件需要布局于航天器舱外,例如伸展机构、制动器、压紧释放机构、铰链机构等等。由于这些机构需要运动,很难在其外部添加防护装置。因此,不可避免会遭到带电粒子的辐照。其中质子辐照对AISI420马氏体不锈钢和5140合金钢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的作用影响和损
轮毂,作为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关键承载结构,其轻量化程度和力学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平稳性、安全性、制动性和经济性。为了满足轮毂的市场需求和使用性能,节约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轻量化轮毂成为行业的发展目标。然而,轮毂结构特征复杂,不同区域(包括轮辋、轮辐、轮缘)承受的载荷类型不同,功能、工艺约束进一步增加了其轻量化设计的难度,导致目前轮毂的设计与优化主要采用工程经验进行试错研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目前针对上肢康复机器人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考虑人体肩关节复合结构的康复机器人是目前研究的趋势。同时上肢康复机器人的研究中还存在人机相容性差、人机舒适度差、患者运动意图识别不精准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研究问题,从构型设计与人机分析、机构优化与结构设计、变安全区域下轨迹规划、人机协调控制策略、实验平台搭建与实验验证五个方面对具有广义肩关节的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基于人体上肢生理解剖结
连铸坯的弯曲矫直技术是实现高效连铸的关键技术,现有连铸机在弯曲和矫直区设计时都采用塑性变形的机理,导致铸机高度大、建设成本高,而且连铸坯在现有机型的弯曲矫直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材料的高温蠕变特性,内部容易产生裂纹。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研究铸坯的高温蠕变特性入手,将钢的高温蠕变理论应用到连铸机的弯曲矫直设计中,提出连铸坯的蠕变弯曲矫直理论,改变了传统连铸坯的弯曲矫直机理,使铸坯坯壳在未进入塑性状态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