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办学效益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立足点。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高校的办学效益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愈发显出其重要意义。概括地说,目前高校办学存在两个极端:一端是,一些公立高校,特别是一些急于升格的高校,为了一味追求学校的声望,在学位点的申报,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形象工程的建设等方面脱离实际、不计成本。而另一端是,近年来兴办的一些民办高校把办学当作营利手段,过于追求经济效益,招生中虚假宣传、争抢生源、超能力办学,影响了社会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自身教育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不适应性,科学研究方面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实质、重科研申报轻科研成果转化,学科建设上不切实际引进“天价”人才,行政和后勤管理方面人浮于事与低效率等,都是高校办学效益不高的具体表现。造成高校办学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有:政府宏观调控不力,高等教育结构趋同;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把大学的发展等同于大学水平的提升;办学目标不明确,导致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经费使用约束力弱化;办学效益评价标准模糊,缺乏对高校发展的科学引领。办学效益的内涵包含了三个方面:保证人才成果的产出质量,体现为社会效益;有效降低办学的单位成本,体现为经济效益;积极争取外部的办学资源,则统一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要求。办学效益概念的三方面内涵互相依存、相互支撑,构成完整的办学投入、管理与产出流程,从而有利于我们从有效性、经济性以及发展性的不同视角来透析当前高校存在的问题,进而探寻其提高自身办学效益的途径。一要把握定位效益。科学的发展定位可以明确高校的责任和前进的方向,使学校获得理性导向的指引,有所为有所不为;高校把握办学定位,是提高自身办学效益的方向性措施。二要突出质量效益。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保证高校的办学质量,使得社会适应性和质量要求相统一;即是从保证人才和成果的有效产出的角度提高办学效益。三要强化管理效益。管理活动渗透在办学的方方面面,在优化配置人力、财力和物力等办学资源的同时,尤其要加强规划管理。通过科学的规划,避免盲目决策导致浪费,是从降低办学成本的角度上提高办学效益。四要重视经营效益。在按照教育自身特点与规律管理和运作学校的过程中,借鉴市场经济的经营理念,注重教学科研声誉与社会服务品牌、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从积极获取办学资源的角度提高办学效益。本文在分析和探讨了高校提高办学效益的问题和主要途径的基础上,从评价的原则、要素和指标体系三个方面初步研究和构建了高校办学效益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