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个信息时代,国际间的政治对话与贸易往来,世界范围的信息与技术传播,资源与教育的共享都以英语为主要传媒工具、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被广泛地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很多国家都把外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会外语将成为阻碍我们人生进步和发展的一大绊脚石。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和社会,精通至少一门外语、尤其是能够灵活地使用英语,已成为我们国家对新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我国,口语教学在中小学基础英语教学环节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基础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学校,这些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有效地解决,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笔者曾对农村一些学校做过的调查显示,小学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每周三、四节,初中阶段每周六、七节,高中每周八、九节,每个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英语的时间累计可达1600多个小时,效果却并不显著。很多学生尽管学了十年英语,到高中毕业时仍然不会与别人用英语交流,“哑巴英语”成了他们的代名词。这与国家财力、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投入以及学生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的投入不成正比,有极大的差距。究其原因,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中高考都只重视学生的听力和笔试,忽视学生口语能力的考查,一些外语教师也便过分重视传授语法和词汇,忽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的英语水平难以满足知识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传统的外语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和综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强烈要求。“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标倡导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交流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可见,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尤其是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大家的积极关注。虽然目前我国对英语口语重要性的认识正在加强,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学生利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在逐步的加强,但是农村初中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相比较而言还是比较薄弱。那么,如何针对农村初中特殊的环境和教学条件,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使他们能早摆脱“哑巴英语”,缩小与城市孩子的差距,是笔者这几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笔者在文中对城乡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做了比较,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对石家庄周边县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口语测试,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到农村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制约性因素,分别从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环境的局限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根据调研结果总结出提高农村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水平的相关建议,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在英语口语教学的过程中,英语教师绝对地占据主导地位,农村英语口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农村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息息相关,而农村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又离不开个人的自身发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村英语口语教学的发展实质上就是农村英语教师自身的发展。文中重点论述了农村英语教师的自身发展,并详细说明了其自身发展的内容以及其发展的有效途经。另外,农村英语口语教学水平的提高还需要以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政策和物力支持,农村英语教师的教育培训以及城乡英语教学交流等辅助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