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黄龙山林区不同封育年限的油松群落,系统结构、生长特性、生态位、种间联结性、物种多样性、林地土壤特性六个方面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群落内部植物种类主要集中在菊科、禾本科、蝶形花科、蔷薇科和堇菜科等科且以北温带分布的种类占绝对优势。封育 45 年前,群落内部物种丰富度随封育年限增加递增,封育 45 年后,除建群种外,灌、草层优势物种不明显。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趋势。 2、油松个体的高度、胸径分别以 2~4m 和 6~8m 及 0~2cm 和>20cm 占优势,林分郁闭度集中于 0.6~0.7 之间。乔、灌层植物平均密度为 13.20 株/100m2和 368.99 株/100m2。乔木密度以中、大级为主,灌木以小密度为主。若继续封育,乔、灌木分别以中、小密度分布为主。油松种群内中、小树多,大树少,年龄结构属进展型。 3、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的大小顺序为:油松>辽东栎>华北丁香;达乌里胡枝子>悬钩子>华北绣线菊;白羊草>大油芒>隐子草。生态位重叠值较大的种对有油松与华北丁香,油松与辽东栎;达乌里胡枝子与悬钩子和华北绣线菊及茶条槭;白羊草与大油芒和隐子草。封育序列中油松群落主要种间整体联结性呈显著正相关,油松与其它树种,华北丁香与山桃,山桃与文冠果联结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物种相似系数随封育年限增加递减,封育 16 年和 25 年,60 年与 75 年群落内部物种相似系数较大。 4、同一封育年限,土壤有机质含量随采样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封育 30 年前和 30后,林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随封育年限增加,减少和增加;在封育 30 年前和 45年后林地土壤容重随封育年限增加而增加。封育 30-45 年间,林地土壤容重随封育年限增加而减小;不同封育年限的林地,随着土壤深度增加 pH 值增加,同一采样深度随着封育年限增加,土壤的 pH 值总体下降,研究区的土壤 pH 值在 8.2~8.6 之间;同一封育年限,硝态氮、氨态氮和速效氮的含量随采样深度的增加而下降;不同封育年限相同深度的土层,硝态氮含量在封育 30 年前和 30 年后,分别随封育年限增加,增大和减小。不同封育年限林地氨态氮含量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不同封育年限林地表层土壤的速效磷、速效钾、脲酶的含量均高于下面两个层次,速效磷含量在 3.5~8.5mg/kg(ppm)间。20-40cm 和 40-60cm 两个层次,土壤速效钾含量随封育年限增加总体增加。随着采样深度增加脲酶含量呈下降趋势。随着封育年限和采样深度增加,过氧化氢酶含量呈增加趋势;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土壤综合因子值总体有下降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