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现代汉语诗歌的模糊修辞为研究对象,以顾城作品为例,考察《顾城诗全集》中604首诗歌,分析模糊修辞的形成手段及讨论模糊修辞与现代汉语诗歌含义的关系。顾城诗歌由于其在语法、语音、词汇等方面都具有典型的模糊性,因此以其作为研究现代汉语诗歌模糊修辞的范例。通常来说一首诗都会有相对清晰的含义,或者明确的表达了某种意义,但是结合诗歌的修辞研究历史可以发现诗歌常常是含混的、模糊的,进一步研究考察发现这些诗歌含混的原因常常在于用了大量的模糊修辞。一首诗常常有的情况是:明明诗人用了大量的模糊修辞,但是诗歌含义却能很好甚至很精确的传达出来,这就引发我们思考诗歌通过模糊修辞是增强诗歌含义的精确性还是减弱其精确性,假设模糊修辞可以增强诗歌含义的精确性,那在具体诗歌中能否得到证明,又将会在诗歌中如何具体呈现。 根据这个问题,将文章主体内容分为三部分: 一、第一章主要是对模糊修辞进行重新界定。必须明确模糊修辞是什么,才能展开之后的讨论,而探讨模糊修辞就必须涉及到模糊言语,模糊言语又与模糊语言相关,所以必须在明确模糊言语和模糊语言的前提下,在言语范畴的基础上对模糊修辞进行重新的定义。由于语言的精确与模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任何语言都可能成为模糊语言,所以模糊修辞可定义为:模糊修辞是一种有意识的运用模糊言语,使得话语偏离语用和语言常规,但又有利于表达交际的一种修辞活动。 二、第二章明确现代汉语诗歌含义的精确性。模糊修辞的表达效果是贴合作者意图,使诗歌含义更加清晰,而不是含义本身模糊。我们从诗歌本身的特性和修辞目的、原则两个方面来证明诗歌含义的精确性,现代汉语诗歌的模糊存在于表达方式上,以此为前提,我们可以假设模糊修辞可以增强诗歌含义精确性,以下几章将根据这个假设作证明。 三、第三章至第五章结合顾城诗歌实例对模糊修辞在现代汉语诗歌中的形成和表达效果进行具体的验证,证明模糊修辞可以增强现代汉语诗歌含义的精确性。分为模糊语词、模糊语句模糊语篇和模糊辞格三个部分,三个部分是模糊修辞形成方式的三个大类。这三个大类下面的小类不仅包含传统模糊语言形成的模糊修辞,还包括在特定的临时组合里形成的模糊修辞;不仅从意义上讨论模糊修辞,在语法、语音、语形上也对模糊修辞进行了阐述。首先从语词角度来说,存在单义的模糊语词和多义的模糊语词,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创作中的模糊语词无论单义还是多义都不同于日常用法,即使是多义也不会造成歧义,它们统一于诗歌整体含义之下。第四章是对模糊语句和模糊语篇的印证。模糊语句和模糊语篇的形成多建立在语法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它们的模糊跟布局、结构有着莫大的关系。其中模糊语句不同于歧义句,它的多义同多义词一样,语句之间的矛盾调和于整体诗歌语境之下,并不会产生歧义。最后一章是诗歌中存在的模糊辞格。模糊辞格是传统辞格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它与传统辞格既存在不同又相互联系。模糊辞格可能由于传统辞格加上模糊言语而形成,也可能由于其表达方式不同于传统辞格而形成的。本文主要讨论的是顾城诗歌中表达方式不同于传统辞格的模糊辞格。最后得出结论,证明模糊修辞对诗歌模糊性有减少效应,对其精确性有增加效应。 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思考了模糊语言、模糊言语、模糊修辞的研究范围,并且进一步系统探析了模糊修辞与现代汉语诗歌含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