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r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政策下,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针对集料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破坏问题,以及沥青路面广泛铺筑造成优质集料资源的大量消耗问题,国内外学者展开了大量关于沥青路面再生的研究。然而研究者们多关注沥青路面一次再生问题,对于沥青路面循环再生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基于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估进行展开。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目前大量一次再生沥青路面服役周期的结束,沥青路面的循环再生问题亟待解决。对于沥青路面循环再生问题,沥青的再生十分关键。本文针对沥青路面二次再生问题展开研究,主要从化学组成、微观结构以及黏弹特性三方面对比分析不同再生剂比例的二次再生沥青与新沥青的异同,从而确定再生沥青的比例,最后通过二次再生沥青混合料室内试验以验证二次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首先,本文选用110号沥青、特定再生剂两种不同的再生剂进行旧沥青(一次再生沥青路面服役后)与再生剂不同掺配比下的二次再生沥青试验。基于经典试验测试参数采用指数函数拟合分析,最终确定110号沥青再生剂的掺配比。对于特定再生剂的掺配比采用比例确定的第二种方法。其次,本文采用所确定的二次再生沥青进行沥青混合料试验,以确定其路用性能。为研究材料流变性质,本文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进行了频率扫描实验,试验表明常温情况下,特定再生剂的二次再生沥青比110号沥青再生剂的二次再生沥青性能更佳。为研究材料的低温性能,本文进行了DSC试验,通过玻璃态转化温度Tg值的试验分析表明特定再生剂的二次再生沥青相对较脆。本文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进行微观结构测试(形态、力学性能),分析不同再生剂对二次再生沥青的影响。结果显示,二次再生沥青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粘结力、耗散能、DMT模量)反映出其再生剂与旧沥青混合均匀性较好。同样,基于微观角度所计算得到的二次再生沥青材料粘结力及耗散能参数值与其对应的宏观角度下DSR试验所测得的结果一致(共混物中更高的沥青含量表征了更高的粘结力及耗散能等性质;随着110号沥青再生剂掺配比的增加,二次再生沥青表现更高的粘结力及耗散能性质;然而,基于特定再生剂再生的二次再生沥青具有相对更好的粘结力及耗散性能。与此同时,旧沥青通过加入再生剂得到再生沥青,该过程中材料模量降低且变脆,特定再生剂再生得到的二次再生沥青表现更好的再生性能。最后,本文对这两种二次再生沥青进行沥青混合料试验。试验发现,110号沥青再生获得二次再生沥青沥青混合料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而特定再生剂再生得到的二次再生沥青混合料更容易受到水损害。另外,新老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抵抗变形能力、抵抗剪切力以及中高温路用性能。本文从二次再生沥青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两种再生剂的不同掺配比例下二次再生沥青与新沥青的宏微观特性,确定其掺配比例,并通过二次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了验证性的研究,本研究对沥青路面的循环再生问题进一步分析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沥青路面行业相关应用提供了参考与建议。
其他文献
"和谐共生"深深根植于生态文明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中。"和谐共生"校正了理解生态文明内涵的问题视域,导示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的精神指向,提出了完善生态文明制度的本质要求。
分析了国内筑路机械管理今后的发展方向,对筑路机械控制过程常见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从完善筑路设备管理的规章体制、强化筑路设施的集中管理、科学采购筑路设备等方面,提出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也是高校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必然选择,虽然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当中采取了一些措施,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达与否一直是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与工业实力的标志。目前国内装备制造业正处于历史最好的快速发展时期,装备制造企业正抓住机遇,想方设
高频晶体振荡器是电子设备中的关键部件,它作为基准频率源(参考源)广泛应用于导航、通信、雷达、测量仪器等设备中,因此被称为此类电子设备的“心脏”。在实际工作中,晶体会
背景:壳聚糖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及抗菌性等特点,具有促进组织愈合和成骨诱导的作用,作为支架材料载负生长因子可保证外源生长因子的缓慢高效释放。目的
已有的研究显示,学龄前儿童就已经会通过惩罚自私行为来维护公平;同时,他们也表现出对内群体的偏好。然而目前还不明晰的是,内群偏好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儿童对不公平行为的惩罚
目的探究半夏泻心汤加味方配合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寒热错杂型的疗效及对中医证候、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5月,湖北省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
本文依据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骤及其动力系统的分解与协调,并重点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动力机制进行了探索。
首先介绍了筑路机械设备的管理内容,阐述了筑路机械设备的管理过程,并对筑路机械设备的运用进行分析。结论证实,筑路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实际情况,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