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生活的发展召唤更高的写作能力,但实际生活中人们的写作(?)力令人担忧,大多数人厌恶写作,惧怕写作。我国学生在校的写作训练始于小学三年级,甚至更早,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后,能写出一手流利漂亮的文章的人也只是少数。而多数学生的作文则是内容浮泛、形式呆板、层次不清、结构混乱、缺少灵气。处于写作教学另一端的教师更(?)苦不堪言,甚至对什么是作文、中学生应该写什么样的作文、作文的标准是什么都已模糊不清。如此混乱的写作教学,又何谈写作能力的培奍何谈写作教学的效率呢?面对十载的作文教学之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不反思,不能不探寻。基于写作教学的现状,笔者在叶圣陶先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倡导的教师“下水”的理论指导下,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写作了不同形式的“教师下水作文”。并根据不同的写作需求将这些“下水作文”应用在初中写作教学中,期望能够发挥其在写作前的启发作用、写作中的促进作用及写作后的矫正作用;期望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能够提升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写作素质,从而改善初中写作教学的效率。本文除绪论部分对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的阐述外,分三部分来完成:一是进行此项研究的理论依据,包括基本概念的界定、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写作教学的启示、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理论对写作知识的启示、语文思维培育学对写作教学的指导和课程标准对写作目标的阐述;二是教师下水文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即主体部分。笔者将教师下水作文按照篇幅的长短分为片段式和成篇式;按照语体形式分为口语式和书面式;按照作用分为启发式、促进式和矫正式。并将各种不同形式的下水作文选择合适的时间应用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发挥其启发、促进、矫正等作用。三是对应用过程中的写作教学策略的总结,即教师下水文的内容要讲究实际性、下水文的方式要讲究灵活性、下水文在写作教学中要讲究目的性、下水文呈现的时间要讲究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