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和2009年以来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全球资本市场深受影响,我国A股市场更是一蹶不振漫漫熊途长达7年之久。之后监管层积极推动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期权等一系列金融衍生品工具上线,市场交易机制不断完善,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拥有更多的投资工具以及投资交易方式。2014年,随着IPO整改、沪港通正式上线、宽松的货币政策、监管层的改革预期等利好共振,A股市场终于在7月迎来爆发,上证指数一路高歌猛进,到12月底半年涨幅达50%之多,领跑全球资本市场。期间单日成交量创造历史新高,其中杠杆工具融资融券引人关注,12月19日收盘数据显示沪深两市两融余额首次突破1万亿,在2015年5月20日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万亿,两融余额屡创新高。以杠杆推动的牛市让投资者难以把握特别是直接参与杠杆投资的融资融券投资者,市场中出现了如“满仓踏空”、“牛市亏完了熊市的利润”等现象;市场开始担忧杠杆牛市会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2015年1月5日-8日,新华社连发四篇评论聚焦A股“杠杆牛市”,分别为:《第一封信:投资者为何“亏也心慌,赚也心慌”》、《第二封信:券商应把控两融风险》、《第三封信:投资者应学会适应杠杆市场》、《第四封信:加强灰色地带监管,且行且珍惜》;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监管层开展两融业务调查并对两融业务违规操作的相关券商作出了严厉处罚。本人认为对杠杆市场以及市场中融资融券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在国际金融学界,行为金融学已经成为热点研究方向。行为金融学借鉴了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能够系统地研究投资者在非理性假设下的各种投资行为。本文将以行为金融学理论为基础,Z券商融资融券投资者为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样本投资者的投资心理和投资行为进行分析,其次对样本实际交易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最后结合市场上如“满仓踏空”等投资现象来对融资融券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综合分析,其中样本的实际交易数据选取的时间为2014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研究结论表明:首先,杠杠工具助涨助跌,实际运用难度较大,投资者想利用杠杆获取高收益并不容易,杠杆工具并不适用于所有投资者;其次,融资融券投资者存在“过度恐惧”、“过度自信”、“过度贪婪”、“羊群效应”等投资情绪和非理性投资行为;最后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与专业投资者相比一般散户投资者更能灵活运用杠杆工具。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有助于投资者了解融资融券这一杠杆工具的特性,帮助投资者认清自己同时尽可能纠正和减少非理性投资行为,并且给出适当的建议;研究得出的结论和建议对于券商在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控制、投资者教育、投资者管理和维护上具有参考借鉴意义;对于监管层而言在进行融资融券业务的监管和政策调控上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