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卫·赫伯特·劳伦斯是公认的现代主义经典作家。评论界通常认为劳伦斯早期作品体现了阶级偏见,忽略了劳伦斯阶级偏见的持续性。本篇论文在詹姆逊政治无意识的启发下,探讨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所体现的对劳动阶级所持有的偏见态度;然而,劳伦斯的偏见是无意识的,成为劳伦斯的被压抑的意识形态的文本体现。本论文结合劳伦斯的生平和自身的经历,力图对他所持有的偏见进行详尽的分析。论文首先从总体上梳理国内外批评界对这部小说的诠释方式,寻求新的阐释空间,探索劳伦斯所投射到文本中的被遏制的政治无意识。本文分为三个章节,分别从以下三个角度解析文本中所隐含的劳伦斯的政治无意识:身体描绘;社会交往;景观描写。从政治无意识的角度去分析这三个方面所隐藏的阶级差异,来剖析劳伦斯潜在的对工人阶级的偏见态度。第一章以小说呈现的身体叙述为切入点,讨论这种叙述所包含的阶级政治无意识。本章将分三个小节进行讨论,主要通过劳伦斯对中产阶级身体与作为工人阶级身体的描述进行对比,可将劳伦斯对工人的身体的描述归纳为三类:非神圣的身体;异化的身体;未驯化的的身体。这样分类足以展现工人阶级的粗鄙特质,进而诠释出劳伦斯对工人阶级的偏见。结合劳伦斯的家庭出身,他自小深受出生于中产阶级母亲的影响,对矿工身份的父亲粗鄙行为的厌恶是造成他对工人阶级偏见的主要原因。他将这些被遏制的政治无意识投射到文本中,反映在对工人阶级身体的描述中。第二章的线索是詹姆逊所认为的任何文化文本(文学文本)都是容纳个人政治欲望、阶级话语的一个多元的空间,意识形态和文本叙述在那里相互构成。本章社会交往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工人阶级与中产阶级在社会交往中的教育背景及身份、交往的方式、交际中的语言来呈现工人阶级在社会交往中卑微地位。劳伦斯在与中产阶级交往中屡屡受挫,他把这些原因归结于自己的阶级身份是他被排挤的主要原因。因此,他将这种被压抑的对自身身份的卑微感映射到文本中,描写工人阶级在社会交往中的拙劣。第三章从景观背后挖掘其中所隐含的深刻的阶级主题。这一部分将从三个角度去分析景观的阶级烙印:风景的阶级编码,在林中徘徊的孤独者,勒格贝林实为虚假的乌托邦。《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看似是一部逾越了阶级差异的爱情浪漫史。劳伦斯实则在无意识中对风景进行了阶级编码。勒格贝庄园汇集了上层社会的名人志士同时勒格贝林园属于查泰莱家族的地产亦是一片风景如画的景象,这与满目疮痍,“丝毫没有自然之美,生之乐趣”的达娃斯哈村落形成鲜明的对比。欣欣向荣的林园并不能掩盖阶级主题,在詹姆逊观点的启发下—辩证的文学批评就是运用总体化和历史化除去文本内部的乌托邦幻想;使文本成为真实再现历史的场所。本章节对文本中的风景背后所蕴含的阶级主体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使劳伦斯的阶级差异意识及其对工人阶级的偏见更为明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