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可视化及其格局分析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ns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景观可视化与森林景观格局均为森林景观研究的重要内容,二者是从不同角度研究森林景观特征。景观可视化(landscape visualization)是运用可视化技术进行直观、形象地表达森林三维仿真空间;而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是运用景观指数对景观格局结构分析,以找出景观格局的内在机理和规律。二者相结合进行研究,可为人类进行森林景观规划、景观评价和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然而,目前森林景观研究往往把森林景观可视化与格局分析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开展研究,使得对森林景观特征的认识具有片面性。一方面,森林景观可视化研究侧重于从视觉角度定性地感受森林景观效果,强调如何逼真地实现森林的三维虚拟显示,但并不关注景观格局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景观格局分析研究则侧重于从定量角度运用景观指数对森林景观格局特征的描述和分析,但缺乏直观的视觉信息。鉴于此,本研究提出基于GIS技术平台,把森林景观可视化和森林景观格局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一套技术方法,目的是使得经营者不仅直观感受森林景观,而且了解该森林景观的空间格局信息,从而达到为森林经营决策提供可视化的、精准的信息。本研究以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以野外测量数据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数据。首先,在SketchUp和3DMAX三维软件中建立地物三维模型。其次,基于Onyx maker软件和十字交叉法建立起树木三维模型库。再次,运用景观指数对景观格局进行分析。最后,利用GIS系统实现森林景观可视化与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SketchUp、3DMAX、Onyx maker和GIS技术的集成应用,是实现森林景观可视化的有效方法,此方法通过将森林场景、小班线与三维地物模型的叠加,实现森林景观可视化;同时采用景观指数,定量化分析出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格局特征。研究结论可以为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这其中就有校园文化和校园园林艺术的搭配与设计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高校的植物景观设计与学生的学习
兰陵溪小流域是秭归县退耕还林的非常重要的科技示范点,是三峡库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区域,而杉木溪小流域则存在大面积的天然林。对这两个比较典型的小流域的土壤有机碳空
20多年间,她与科协同成长,共命运;20多年间,她为科协工作奉献出了青春和热情;20多年间,她参与了科协的发展、壮大,科协也见证了她的成长与辉煌。  她是刘立勤,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协秘书长。自1993年开始从事科协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作为公司科协秘书长,她热爱科协工作,工作积极主动,踏实认真,精益求精,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创新的精神把公司科协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  在组织科技人员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