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人地关系的表现核心,乡村聚落空间是人口生产和生活等综合功能的承载体,也是聚落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生态移民新村是一种特殊的乡村聚落,是在政府主导下通过规划、选址、政府主要投资、短期兴建、生态移民迁入形成的聚落。生态移民新村的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必然与自然形成的传统聚落有所不同。生态移民新村作为生态移民生存、生活的载体,其宏观布局、中观形态、微观内部结构必然直接影响到生态移民活动空间的形成、生活水平改善程度、脱贫致富能力、发展潜力大小。这些移民新村的空间结构分异是受自然、政策和文化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当前乡村发展的转型时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借助文献整理、“3S”技术和实地调查方法,获取宁夏生态移民新村的分布、形态和内部结构等数据,建立空间数据库。以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视角开展宁夏生态移民新村空间结构研究。宏观尺度研究宁夏生态移民新村的布局,探析移民新村群落的宏观空间格局特征;从自然环境、政策环境、人文环境出发,研究宁夏生态移民新村空间格局、空间形态和内部结构形成的机理。中观尺度研究当地环境对生态移民新村的制约,总结宁夏生态移民新村的形态分异;微观尺度研究生态移民新村内部结构特征及分异。通过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宏观层面:第一,宁夏生态移民新村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且呈现出“大分散,小聚集”的特征;从县域尺度来看各县区的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红寺堡区、沙坡头区、同心县;在空间方向特征上大致呈“南-北”走向分布,符合宁夏“以川济山,山川共济”的人口迁移重大决策;从时间尺度来看,不同时段的新村点依赖于不同的移民工程,在分布格局上呈现明显的差异性。第二,相对较低的海拔和较小的坡度、人口密度较低和人口承载力较强的区域在政府政策实施和推动下,为生态移民新村选址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意义,成为影响其分布的重要因素。第三,生态移民空间格局演变过程中的内驱动力因素是生态胁迫与经济胁迫,在此基础上政府的政策规划推动这一演变的落实和发展,构建了生态移民新村空间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2)中观层面:第一,宁夏生态移民新村的人口密度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总体呈现出沿黄经济区、宁南山区密度高,中部干旱带密度低的态势。第二,新村的平面形式以单核团形态为主,多核团形态为辅。第三,宁夏生态移民新村边界形态有带状聚落、团状聚落、团状倾向指状聚落以及带状倾向的团状聚落,其中团状聚落和带状聚落最为常见。第四,典型的空间形态有以村部为中心呈同心圆分布、以村部为中心呈半包围结构、两块分散民居呈平行结构和以道路为主呈带状蔓延四种形式。(3)微观层面:第一,绝大部分的生态移民新村是较为容易进入且理解的,其微观空间结构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其空间趋向于连接居住区与公共基础设施区域的主干道,二是其趋向于连接交通的主干道。第二,整合度与深度值成反比,两者共同表达空间可达性的高低。第三,大部分典型村聚落的可理解度均大于0.5,说明这些聚落的空间结构完整,能够让人们快速建立起对街巷空间整个系统的认知,空间结构最易于被使用者认知。第四,生态移民新村的空间选择度和轴线数量呈正相关。本文以“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视角为主线,揭示宁夏生态移民新村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理,以及典型村空间形态和内部空间结构。根据“点-轴”发展理论和生计成本提出生态移民新村空间优化的建议,可为宁夏生态移民工程的后续完善、生态移民脱贫攻艰、城乡统筹和乡村聚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