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新中国教育的基本方针,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六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不可分割。论文以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理论为基础,对建国以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践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分析,试图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反思:建国60年教劳结合在我国有哪些实践发展?不同阶段教劳结合的实践特征是什么,具有什么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未来有何启示?研究遵循以下思路:导论部分论述教劳结合实践发展研究的意义,梳理研究的基本思路,以及建国60年我国教劳结合的实践的发展阶段等;第一部分论述了马克思关于教劳结合的内涵;第二、三、四部分,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教劳结合实践经验,依次梳理和分析了建国以来教劳结合的实践发展。我国在贯彻教劳结合的实践中曾有过偏差,而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为教劳结合的实践发展指明了方向。文章第五部分梳理和分析了初级阶段理论对教劳结合发展的影响。第六部分,在总结了教劳结合实践发展经验及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劳结合理论和实践创新的若干思考。第一部分,阐述马克思关于教劳结合理论的核心内容,从其时代背景、内涵、异同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二、三、四部分,回顾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教劳结合的实践经验,分析它对建国后我国教劳结合实践发展的影响。分别梳理不同发展阶段教劳结合教育方针的社会背景、实践形式和特征,从历史的发展中探求教劳结合在我国的发展轨迹。第五部分,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教劳结合实践的改革和创新。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下教劳结合教育思想的新内涵,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劳结合的实践形式进行分析与研究。第六部分,试探索教劳结合实践在我国的发展的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结论部分,在梳理分析发展轨迹的基础上,得出四点启示,①尊重教育内部规律,适应社会发展的外部需求,将教育与生产劳动更好的结合。②教育要同现时代,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劳动相结合,而非单纯的体力劳动。③二者相互独立,但是必须相互结合。④把握新机遇,以新思路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