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论文研究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大池干~高峰场钻井取心资料为主,并和台地边缘相带的利川龚家垭口飞仙关组野外露头进行对比,采用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分析、流体包裹体分析、原位激光微量元素分析及87Sr/86Sr同位素分析等为技术手段,开展了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储层孔渗特征、成岩作用类型、白云石化成因、成岩序列及孔隙演化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1)川东大池干~高峰场构造飞仙关组和龚家垭口飞仙关鲕滩储层主要发育在飞二段、飞三段;主要岩石类型以泥晶灰岩、颗粒灰岩、颗粒质灰岩和含颗粒灰岩、晶粒白云岩、(残余)颗粒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孔、粒内溶孔和铸模孔等。并通过孔隙度、渗透率分析,认为龚家垭口飞仙关组储层物性较好。(2)大池干~高峰场构造飞仙关组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泥晶化作用、压实压溶作用、胶结充填作用、溶蚀作用(包括热液溶蚀)、白云石化作用等,其中同生~准同生期的大气淡水选择性溶蚀作用形成的铸模孔,是区内重要的溶蚀作用;与烃类生成作用相关的埋藏期的溶蚀作用形成了大量的晶间溶孔、粒间溶孔和部分粒内溶孔。较发育的充填作用是大池干~高峰场构造飞仙关组储层较为致密的主要原因。(3)沉积背景、岩石组构特征和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飞仙关组白云石化作用对储层发育有较大的影响;主要存在两种白云石化模式,即同生期~准同生期的渗透回流白云石化模式和浅埋藏期的白云石化模式,前者对储层的影响较大,位于开阔台地相带的大池干~高峰场飞仙关组储层的白云石化作用主要以后者为主,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较强烈的;处于台缘相带的龚家垭口飞仙关组储层早期的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明显较强,成岩阶段所经历的溶蚀作用更为发育,也因此保留了较多的孔隙,这也是龚家垭口飞仙关组储层发育较好的主要的控制因素。(4)明确了大池干~高峰场构造成岩作用-孔隙演化-油气充注期次之间的关系。同生期~准同生期的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形成早期的铸模孔隙被大气淡水胶结的方解石所充填;浅埋藏时期的压实、压溶作用是孔隙度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该阶段发生的白云石化作用对孔隙发育有一定的改善;中埋藏时期有机酸流体的溶蚀作用所形成大量的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基本被埋藏期的沥青等矿物充填;深埋藏阶段,伴随气态烃生成期形成的部分溶蚀孔隙以及抬升埋藏阶段所形成的溶蚀孔隙,大部分均被方解石及热液矿物充填。(5)结合研究区沉积相展布、储能系数、溶蚀发育程度、白云岩分布等,对大池干~高峰场构造飞仙关组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大池干~高峰场有利的储层发育区主要分布在东部、东北部,以峰15井~池50井、池61井~池037-2井~池10井、池19井~池2井区最为典型。这些构造部位鲕滩厚、大气淡水溶蚀和埋藏期的溶蚀作用强,白云石或沥青含量较高,是有利的储层发育区。